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心脏病学词典

急性肠缺血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心脏病学词典》第166页(492字)

因各种原因引起肠系膜血管血流减少,从而导致肠壁营养障碍的一种综合征。

肠系膜血管闭塞后导致肠壁肌肉功能障碍,肠缺血、坏死,以致发生全身性严重病理生理变化。临床上表现为一种极危重的急腹症。

因诊断及处理上存在困难,故死亡率高达80%~90%。Ottinger将其分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急性肠系膜上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非肠系膜血管阻塞性或非器质性肠梗塞4种类型。常继发于风湿性或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异常、休克及颅脑外伤等。本病的特征性表现:突发性腹痛,胃肠排空症状,如呕吐、腹泻、白细胞升高等三联征。

常同器质性心脏病并存。迄今,尚无特异性实验室诊断方法来诊断早期肠缺血。肠系膜动脉造影可显示“水银透镜”(mercury meniscus)现象。术中多普勒超声探查有助于判定肠血流恢复情况,荧光素对观察肠管活力很有价值。

目前,外科手术仍视为基本治疗方法,但手术死亡率很高乃是一个难题。尽管晚近内脏血管重建逐有开展,但因肠缺血后机体内环境紊乱及大量毒性物质进入血循环,是严重致死性因素;同时,术后引起的短肠综合征亦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