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心脏病学词典

静息电位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心脏病学词典》第203页(595字)

指心肌细胞在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内、外保持一定的电位差。

又称跨膜静息电位(transmembrane resting potential)或膜电位(membrane potential)。本世纪50年代初,Hodgkin等人首先用电压固定技术对神经细胞跨膜电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膜离子流学说。

1964年Trauttwein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双微电极电压固定技术,对心肌细胞跨膜电位产生机理进行了探讨。人和哺乳动物心肌细胞静息电位约为-90mV左右。

其产生原理是细胞内K+向膜外扩散所形成。在静息状态时,心肌细胞膜对Na+、Cl及细胞内的有机负离子通透性很低,而对K+通透性较高,且细胞内的K+浓度远比细胞外为高,于是K+通过细胞膜向外扩散,但膜内有机离子不能随之外流于,是只有正离子外流而使膜外电位增高。

当膜外电位增高到足以对抗由于浓度差而造成的K+外流时,膜两侧电化学势为零,出现动态平衡状态,K+渗透量为零,膜两侧电位差也固定于某一数值,即静息电位,此电位为K+平衡电位。这种细胞膜内较负而膜外较正的状态,称为极化状态。心肌细胞静息电位可受温度、缺氧、二氧化碳浓度、Mg2+、Ca2+及K+等因素影响,尤其对K+浓度非常敏感。K+浓度对数值与静息电位呈正相关,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外K+浓度降低,可导致静息电位升高,反之,则使静息电位降低。

上一篇:静脉阻塞性水肿 下一篇:镜像性右位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