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心脏病学词典

血液稀释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心脏病学词典》第448页(482字)

广义地说,采用外源性液体输入血管内,或由于某种原因(如缺血性休克)引起组织间液经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内,使血液粘稠性下降的状态,都称为血液稀释。

它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的研究,仅数十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血液流变学基础理论的认识不断深入,血液稀释的临床意义也进一步受到重视。目前已广泛用于心脏外科直视手术,缺血性心、脑、肾疾病、高血压,以及临床其他学科的治疗。

血液稀释后可对机体产生下列有利的影响:血液流变学改变,表现为血液粘稠性、粘滞性、聚集性和凝固性降低;提高心输出量,降低血管总外周阻力,加快血流速度,增加全身及重要器官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维持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氧的供应等。

但血液稀释不当则可产生不利影响,例如使用晶体稀释液过多,可因红细胞减少而引起等容性贫血;血浆蛋白降低,胶体渗透压下降,以致发生水钠潴留、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和急性肺水肿等。故治疗时对稀释液的选择,成分的搭配及其比率等,在临床上就显得十分重要。

此外,输液的方法、输液的速度和液量、维持时间等也应视患者具体情况加以严格控制。

上一篇:血液流变学 下一篇:心脏病学词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