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心脏病学词典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心脏病学词典》第522页(656字)

又称自主性房性心动过速(idioatrial tachycardia)或异位性房性心动过速(ectopic atrial tachycardia)。

是由于心房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或与触发活动所引起的房性心动过速。临床较少见。可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尤洋地黄中毒患者,但多为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儿童较多见。

心电图特征:①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房性异位P′波;②P′波在QRS波之前,多为直立,亦可倒置;③心动过速起始阶段的频率有逐渐增快的预热现象(warming up phenomenon),随着节律基本规则,频率可逐渐增加,一般130~210次/min左右;④刺激迷走神经方法不能中止其发作,但可诱发房室传导阻滞而减慢其心室率;⑤QRS波呈室上性,可伴室内传导阻滞。心电生理检查:①房性早搏或心房调搏不能诱发或中止;②可随调搏频率增加而加速(即超速激发(ultra-speed excitation);③心动过速时,给予额外期前刺激,可重新安排心房激动周期。

需与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结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鉴别。临床发病多为起止突然,呈短阵发生。

在自律性心房心动过速中,若心房异位起搏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则称为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详见该词条)。

临床症状可参阅阵发性房室性心动过速。

临床处理较困难,首先应去除病因,抗心律失常药可选用普鲁卡因酰胺、普罗帕酮、异搏定、洋地黄类(非洋地黄中毒者)等。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行病灶冷冻、导管消融病灶、手术切除等方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