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纳察尔斯基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20世纪外国文学辞典》第418页(617字)

【生卒】:1875~1933

【介绍】:

苏联俄罗斯文艺评论家、剧作家。

生于波尔塔瓦。17岁开始接触克思主义,1895年去瑞士苏黎世大学,受业于经验批判主义创始人之一阿芬那留斯。

1898年回莫斯科从事地下革命工作,次年被捕流放。1904年去日内瓦任布尔什维克报纸编辑。

参加过“前进报派”,在哲学上提出“造神说”,受到列宁批评。十月革命后任教育人民委员。

1930年当选苏联科学院院士,主编《文学百科全书》。1933年出任苏联驻西班牙大使。

1902年起发表大量文艺论着,探讨无产阶级艺术理论,提倡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批判各种各样资产阶级文艺思潮。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俄国、苏联和西欧的作家作了许多重要的评价,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论着有:《列宁和文艺学》(1932)、《文艺学、评论和美学着作八卷集》(1963~1967)、《文论集》(1957)、《论戏剧和戏剧创作》(2卷,1958)、《在音乐世界》(1958)、《论电影》(1965)、《论造型艺术》(2卷,1967)等。还着有不少剧本,主要有《国王的理发匠》(1906)、《浮士德与城》(1918)、《奥利佛·克伦威尔》(1920)、《解放了的堂吉诃德》(1922)和《康帕内拉三部曲》(1920~1922,第3部未完成)。

作品多借用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来表现当代的社会冲突和思想矛盾,充满了浪漫主义激情和对陈规陋习的嘲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