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20世纪外国文学辞典》第702页(469字)

西方文艺批评流派。

应用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来分析文艺作品。弗洛伊德于20世纪初创立了以泛性论为核心、以潜意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说,其基本命题有二:认为潜意识是心理过程的主要部分;认为性冲动是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更是各种精神和实践活动的动力。性冲动受到超自我的压抑时,为实现其满足,主要途径是通过潜意识过程变相地向外渲泄;文艺创作就是以美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渲泄方式,亦即所谓里比多(性本能的能量)的升华。性本能受阻,就会郁积成情结:男孩恋母妒父心理称俄狄浦斯情结;女孩恋父妒母心理称埃勒克拉特情结。情结则通过梦幻以及日常生活中其他失误等途径曲折地表现出来。文艺批评中的这一流派运用弗氏的某些原理,着重分析作品的内在意义,他们有的把文艺作品中的种种形象解释为性象征;有的把作品解释为俄狄浦斯情结的反映;有的藉性本能受阻的原理分析人物关系。

该派运用弗氏理论得当时,对于帮助读者理解作品有一定价值;但局限性很大,即忽略决定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社会历史因素,难以说明作品的审美价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