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华成语大词典》第297页(266字)
忍:忍耐。
吞声:不敢出声。比喻受到不平或窝囊之后不敢吭一声,强自忍耐下去。(明)臧懋循《元曲选·〈鸳鸯被〉三》:“为家和少长无短,我则得忍气吞声。”(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四十二回:“李瓶儿这边分明听见指骂的是他,把两只手气的冰冷,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也作“气忍声吞”、“声吞气忍”。(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你道他一世儿为人,半世儿孤贫,气忍声吞,何日酬恩。”(元)高明《琵琶记·瞷询衷情》:“夫人,非是我声吞气忍,只为你爹行势逼临,怕他知我要归去,将人厮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