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方法大辞典

模糊修辞

书籍:方法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408页(950字)

当代修辞学研究方法之一。

指运用模糊语言理论进行修辞,即利用语言因素的模糊性进行修辞。

模糊修辞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利用语言要素的模糊性,以达到言语交际中的“适度性”要求。

其内容可分为以下4方面:

(1)利用语音的模糊性进行修辞。比如,模糊理论认为每个音位就是一个模糊集合,而每个音位变体则是这个模糊集合的模糊子集。

每个模糊集合只有在其中心(即隶属函数为1)时,其音值才是明晰的,而在边缘区,其隶属函数越小,其音值越显得模糊。根据这样的特点,可以按照修辞的需要,适当选择所需的音值,以达到修辞的目的。

(2)利用语义的模糊性进行修辞。自然界中许多事物没有十分明确的边界,因此反映这类概念的词就具有模糊性。

最典型的模糊词是能用程度副词来修饰的形容词。美国学者弗朗西斯指出:“象形容词这类词,只在中心才是十分清晰的,到了边缘就越来越模糊了。”另外还有概数词、程度副词、部分时间名词、时间副词以及能受形容词或程度副词修饰的词组等。利用模糊词进行修辞,是修辞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使用模糊词往往能传递较大的信息量,从而达到修辞的目的。

(3)利用语法的模糊性进行修辞。语法的模糊性集中体现在词的“兼类”现象上面。模糊理论认为,把每一个词类的语法特征看作是一个模糊集合,每一条具体的语法特征就是这个模糊集合中的模糊子集。这样,具有不同语法特征的模糊集便构成了不同的词类。对某些词进行分析时,可以用模糊集合中的“隶属度”来表示区别的量,以确定该类词的归属。

词类划分的相对性即模糊性,为模糊修辞提供了用武之地。

(4)利用语符的模糊性进行修辞。语符的模糊性主要表现为语符的可替代性,即不同的语符变体可以表示相同的意义。按照这样的观点,每一个汉字以语音为区别单位都是一个基本语符的模糊集合,而它的每个变化形式(包括字形变化形式和音素变化形式以及具有文字效果的图形三类)都是它的模糊子集。修辞学中的“图示格”便是应用这种理论的成果。

上一篇:缜密法 下一篇:方法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