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方法大辞典

增减法

书籍:方法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409页(2530字)

翻译时按意义上(或修辞上)和语法上的需要增译或省译一些词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目的是更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因为增添的词的意义往往是包含在原文的句构里,而略去的词则包含在译文的字里行间。

(1)增词法

(A)增补原文中省略的词。

原文中,为了使语句简练,可以省略某些词,但在译成汉语时,常将原文中省略的词补齐,否则就不能确切地表达原意。

Reading makes a full man;conference(…)a ready man;writing(…)an exact man.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写作使人准确。

(B)增加表示名词复数的词。为了使汉语译文的复数意义明确,常在汉语译文中表复数的名词的前或后,增译“许多”、(一)批”、“各(种,位)”、“们”等词。

Most were absorbed into the Russian empire through colonial expansion under the Tsars.

大部分是在历代沙皇统治下,通过殖民扩张而并入俄罗斯帝国的。

(C)在抽象名词后增加名词。

某些由动词或形容词派生来的抽象名词,翻译时可根据上下文在其后面增添适当的名词(“工作”、“状态”、“方法”、“现象”、“过程”、“行为”、“作用”等),使译文更合乎规范。

From the evaporation of water people know that liquids can turn into gase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根据水的蒸发现象,人们知道液体在一定条件下能变成气体。

(D)增加概括性的词。在原文句中列举各种事物、人员或情况,翻译时可增加原文中没有的“三方面”、“双方”、“四国”、“二者”等概括性的词。

The report summed up the new achievements made in electron tubes,semiconductors and components.

这篇报告总结了电子管、半导体和元件三方面的新成就。

(E)增加名量词或动量词。

汉语的量词比英语更为发达,因而翻译时可根据汉语表达习惯适当地增加名量词(“辆”、“架”、“台”、“张”、“轮”等)或动量词(“下”、“番”等)。

A red sun rose slowly from the calm sea.

一轮红日从风平浪静的海面冉冉升起。

Once,they had a quarrel.

有一次,他们争吵了一番。

(F)增加语气助词。汉语所特有的语气助词(“啊”、“吗”、“呢”、“了”、“而已”等)有各种不同的作用。翻译时细心体会原文,适当增加语气助词,可以更好地表达原作的意义和修辞色彩。

Reader,though I look comfortably accommodated,I am not very tranguil in my mind.

读者啊,我看上去给招待得舒适周到,可我心里却不很安定。

(G)增加解说性的词。由于思维及表达方式不同,翻译时必须补充解说性或语气连贯性的词,否则译文便不知所云,或语气不连贯。

The remedy is to amend the policy and reach sound ground in this quagmire.

补救的办法是修改政策,从这种泥淖中脱身,站到正确的立场上来。

(2)省略法

(a)语法性省略。从语法的角度看,有些词类是原文语言中特有的;有些词类的使用频率,在原文中比在汉语中高。因而在一定上下文中要省译这些不符合汉语语法习惯的词类。可省略的有下列词类:冠词、用于泛指的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关系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的)、联系动词be、前置词、连接词等。

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b)修辞性省略。根据汉语习惯,译文可以省略一些可有可无的词。

We must bring forward a new design at the earliest possible date.

我们必须尽早(试比较:在可能最早的时间内)提出一项新的方案。

上一篇:随机抽样法 下一篇:褒贬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