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方法大辞典

人才属性

书籍:方法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596页(1316字)

人才所具有的各种性质。

按其对人才规定的直接与否,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有:(1)创造性。人才与一般人相比,(a)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和较强的能力,特别具有创造力(创新力,独创力);(b)能进行创造性劳动;(c)在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考核成果和影响。(2)进步性。

凡是人才总能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起某些推动作用。(3)社会性、时代性。

作为人群中优秀部分的人才,总是以一定方式存在于社会中,在一定社会关系下生活。社会关系随着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而历史地发生变化,人才也必然随着社会形态、社会关系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内涵。脱离社会关系而离群索居的人,不会成为人才。创造性、进步性和社会性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社会性和进步性规定着创造性的方向,创造性体现着进步性,创造性和进步性都受到社会性的制约,三者的统一即人才的本质,否定了它们中的任何一项,都是对人才的否定。(4)实践性与客观性。先天生理素质是人才产生的自然基础,社会实践则是造就人才的决定性因素。

人才必须在实践中发展和得到检验。人才是实践的产物,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组成人才的德、才、学、识诸要素有客观性,人才测量和衡量的标准——对社会的贡献也有客观性。

人才还有一些非本质的但仍是重要的属性:(1)阶级性。人才的社会性在阶级社会里表现为阶级性,本质上不同的世界观也必然有不同的人才观。在阶级社会里,不同阶级、阶层、集团对人才本质和标准的理解,人才的考核、使用、管理,都打上各自阶级的印记。(2)普遍性。人才普遍存在于社会各行各业和各人群集团中,在社会横断面上表现出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社会中的人才,不仅指作出较大贡献的较高层次的人才,也包括作出一般贡献和较少贡献的较低层次人才,还包括尚未被社会承认的潜人才。

(3)方向性。人的才能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形成不同特点的人才,但所有人才都应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方向一致。(4)相对性。

人才总是与周围一般人相比、相对那些尚未成为人才的“非人才”而言的。而在人才范围之内,也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特点之分,分别的标准也是相对的、具体的。

绝对的“全才”、“完人”是没有的。(5)层次性。

在人才系统中有层次之分,可以把人才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每一层次的人才又可根据能力和成果的大小分为若干级别。不同层次的人才其智能和作用有差别。

(6)专业性。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分化,不同领域的实践产生不同专业特点的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7)可变性。任何人才都有一段从“非人才”到人才的成长历史,有从“潜”到“显”的发展过程。既成的人才也还要不断地提高。当然也有向相反方向退化的人才。

(8)可控制性。人才是属于社会大系统中的小系统,人才系统具有开放性,它不断同社会环境大系统交换信息和能量,以实现自身的完善化,这个过程是可控制的。总之,人才的诸多非本质属性,分别从不同角度和方面表现着人才的本质,是人才本质属性的延伸和具体化。它们以本质属性为核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才属性总体,是人才全面、系统的规定。

上一篇:人才流动 下一篇:人才管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