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方法大辞典

委托式指挥法

书籍:方法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687页(1940字)

军事指挥方法。

其基本含义是上级给下级下达作战任务,只说明当时的情况,提供所需兵力兵器,而不规定完成任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由受领任务者独立自主地去完成任务。它的着眼点是充分发挥下级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委托式指挥法的思想,是普鲁士——德国着名军事理论家和战略家,19世纪后半期西欧杰出的军事统帅毛奇(1800-1891)最早提出并运用于指挥作战实践的。他被称为“现代委托式指挥之父”。

军队指挥受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指挥方式随着军队、战争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在冷兵器时代,社会生产力低下,军队数量有限,兵种较少,装备简单,战争规模较小,交战双方通常通过冲锋格斗决定胜负。这时的指挥方式,通常是国王或将帅亲临战场,在战阵内直接指挥或派传令官传令进行指挥。

19世纪中期,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军队规模日益庞大,军种、兵种增多,补给系统越来越复杂。随着铁路等新技术开始运用于军事领域,军队机动能力增强,战场范围不断扩大,情况变化急剧。上级严格控制下级每一个行动的指挥方式,左交右绌,已很难适应作战的需要。毛奇通过对克劳塞维茨的理论和战争历史的研究,以及对当时战争的观察和分析,看到沿袭过去传统的指挥方法已不适应客观条件的需要,提出并在作战实践中采用了只规定任务、不规定细节的新指挥方法。

毛奇认为,上级指挥官对于下级的指挥权不应进行不必要的干涉,因为那样做,“他就承担了规定由其他人完成的工作,使自己的工作任务增加到了不可能全都完成的程度。”上级下达的命令内容,“不超过所能了解的情况的范畴,通常是有利的;因为在战争中,情况瞬息万变,预先制定的详细命令很少能得到完全落实。如果实际情况和上级命令中预料的情况完全不同,就会失去下级指挥官的信任,从而给部队造成不安全的感觉。

”毛奇主张:“指挥机构级别越高,下达的命令就应越简短、越概括;下属单位越庞大,给它的自由就应越多。”不对下级的行动下达具体命令,而是只提出指导性意见,下级可以此作为以后独立作出其他决定的依据。”毛奇强调,下级指挥官必须具有根据上级的意图独立行动的能力。他指出:在情况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军官必须根据自己的判断行动。在通常不可能得到命令的时候等待命令是十分错误的;此时,对全面最有利的通常是根据上级的意图机断行动。”毛奇曾把这些理论观点,成功地运用于19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普鲁士为实现德国的统一而进行的丹麦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实践中。

自毛奇之后,提高军队各级指挥官乃至所有士兵独立行动能力的思想,就贯穿在德军几乎所有指挥条令中。1909年出版的德军骑兵条令第399条指出:“必须允许指挥官根据最高指挥官的意图自由行动。指挥官决不应等待命令,而应认真负责地利用出现的机会……所有指挥官必须认识到并教育其下级明白,无所事事和延误战机会比在选择手段方面犯错误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1933年10月出版的德军《指挥与战斗》条令要求:“从最年轻的士兵起,均要独立自主地发挥出其精神上和体力上的全部力量。”1977年,联邦德国军队把委托式指挥法作为正式军语编入了陆军《军语集》。

1979年联邦德国政府的国防白皮书明确指出:“委托式指挥法是军队指挥的一项重要原则。”1982年国防部长韦尔纳在联邦国防军第26届指挥官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委托式指挥法是“指挥行动的最高准则”,它能保障联邦德国军队在华约军队面前具有决定性的优势,要求部队指挥官要“十分认真地对待这种指挥方法。”

毛奇委托式指挥法引起了许多国家军队的重视,对他们指挥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美军提出了与委托式指挥法的基本思想相一致的“任务式命令”。

美军《作战纲要》认为,“战斗中的混乱局面不会允许指挥官实施绝对控制”,“定下决心的工作必须越来越分散地进行”,从而达到“迅速作出反应,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美军空地一体作战理论要求,为了夺取和保持主动权,各级指挥官要在上级总计划的范围内大胆行动,独立战斗;在出现可加速完成上级总任务的战机时临机应变,毫不犹豫地改变预期的战斗进程;上级无需控制下级的每一个行动,应只给下级下达任务式命令,在如何完成任务的方法上给下级以较大的机动余地,以充分发挥下级的主动性。

苏联红军约从1930年起,开始研究委托式指挥法,近年来不断向各级指挥员提出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的要求。我军学术界近几年十分重视对委托式指挥的研究。

上一篇:择人任势 下一篇:方法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