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31页(1391字)

研究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人类环境的质量以及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途径和方法的科学。

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及其能量的总体。

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

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演变。环境具有多种层次、多种结构,按照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水、土壤、生物等环境;按照人类活动范围可分为车间、厂矿、村落、城市、区域、全球、宇宙等环境。环境科学是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研究的。

环境科学是在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的情况下产生的。20世纪以来,人口激增,生产能力空前增大,石油、煤炭等资源大量开采,使许多资源和能源有面临枯竭的危险;对森林的大规模砍伐,对草原的大规模垦植,造成水土大量流失,沙漠化日趋严重,特别是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60年代,美国学者卡逊对环境问题作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发表了《寂静的春天》一书。环境科学的研究从此迅速发展,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综合性学科之一。它以人类与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过程;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人类环境系统的调节、控制、改造的措施和方法。

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在50- 60年代侧重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目前已扩大到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方面。

对环境问题的系统研究,要运用地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医学、生态学、数学以及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所以,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在宏观上研究人类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微观上研究环境中的物质,尤其是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的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在有机体内迁移、转化和蓄积的过程及其运动规律,探索它们对生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等。

在现阶段,环境科学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形成与有关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的许多分支学科。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有环境地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医学、环境工程学;属于社会科学方面的有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等。

由于环境问题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这些分支学科间又必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深入地把人类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从而也就推动环境科学,从目前的多学科阶段迅速地向跨学科阶段过渡,这是环境科学发展的总趋势。我国从70年代起重视环境科学研究。

1979年,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1989年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阅读书目】:

《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卷》,该书编委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

上一篇:未来学 下一篇:政策科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