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社会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236页(1492字)

研究道德同整个社会关系体系以及同这一体系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的学科。

道德社会学把道德视为一种社会现象,探讨道德规范在不同社会经济关系和社会形态中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道德的社会评价、社会作用等问题。可以把道德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表述为“社会——道德”体系中的直接联系与反馈联系的总和。道德社会学既研究道德同整个社会关系体系的相互联系,也研究道德同社会关系体系个别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道德社会学的任务就是要揭示道德同法律、政治、艺术、宗教及社会管理等各方面相互联系的规律,研究个人和社会集团的道德行为的社会制约性。

研究内容主要有:(1)具体社会条件对道德的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影响;(2)不同阶级和不同历史形态的道德对社会关系的反作用;(3)道德与社会调节人们行为的其他形式的相互影响;(4)个人的道德面貌,主要研究个人道德作为人的社会化的“机制”同时又是人的社会化的结果的道德特征;(5)个别社会群体的道德特征;(6)道德在各种社会活动环境(家庭、非正式团体、劳动集体等)中发挥作用的特点;(7)社会道德生活中的各种反常现象,等等。道德社会学是在伦理学和社会学的衔接处形成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它的职能是把伦理学知识同完善道德实践和提高道德教育效果结合起来,探讨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不同方面、社会的道德关系、道德意识发挥作用的社会心理机制,等等。

道德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冯特的伦理学理论。

冯特在《伦理学——事实与习惯生活规律的研究》一书中,主张从广泛的社会联系中研究道德现象。

其后斯宾塞等人接受了这一观点,纷纷从社会联系中去研究道德问题。“道德社会学”一词是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首创的。迪尔凯姆强调道德的主要指标是社会义务,履行了社会义务就使人们的行为合乎道德。

对道德社会学进行了比较系统研究的还有法国学者莱维·布律尔,他将道德区分为理论道德和实践道德,前者是学者们提倡的道德,后者是实际约束个人行为的道德,两者相辅相成,但常有隔阂。他主张道德社会学应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避免流于空谈或缺少事实根据。近年来,西方国家的社会问题日趋严重,道德社会学引起人们的重视。在1982年举行的第10届世界社会学大会上,道德问题是大会的主要议题之一,涉及的内容有:宗教的分界与性道德、道德的社会起源、对伦理特性的重新评价、集体的社会道德、科技发展对道德的影响等问题。目前,美国是西方道德社会学研究较发达的国家,学者们倾向于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去研究道德问题。许多研究者将犯罪率、酗酒率等作为分析社会道德的指标。

在苏联,道德社会学的最早着作是哈尔切夫在1965年发表的《道德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苏联学术界认为,深入地研究道德社会学问题与解决克思主义伦理学问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70到80年代,苏联学者主要是进行专门的伦理社会学研究。

这些研究认为,道德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有着广泛的联系,道德社会学研究道德现象的广度和深度要比伦理学广泛深刻;道德社会学要利用历史学、类型学、统计学、实验程序的方法,利用搜集、整理和分析社会学情报的一切手段,来研究劳动领域、日常生活领域和闲暇领域中大量表现出来的道德意识、道德活动和道德关系的社会决定因素。苏联的道德社会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凡道德与社会有关的问题都列为它的研究内容。

【阅读书目】:

《青年道德社会学》潘一,邢小新着,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