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253页(1554字)

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家庭的形成、结构、发展、职能以及家庭与社会的关系的学科。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一种最普遍、最固定和最持久的组织形式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它受社会经济、政治、法律、习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反过来,其职能和作用的发挥,结构和关系的变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巩固和发展。

家庭社会学以家庭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部分,前者着重从历史发展研究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包括家庭的起源、演变、现状和未来;后者着重研究现代家庭的各种具体问题,包括家庭结构、家庭职能、家庭伦理、家庭关系等问题。

从学科体系来说,家庭社会学由四个分支学科组成:(1)家庭结构学,研究家庭的结构和类型、家庭成员的地位和相互关系;(2)家庭职能学,研究家庭的各种职能及其在不同时期的演变;(3)家庭演化学,研究家庭的产生、发展和未来;(4)家庭学说史,研究家庭社会学本身的发展历史。

这四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构成了家庭社会学的立体逻辑体系。

家庭社会学萌芽于19世纪中叶,是社会学中最古老的分支学科之一。

德国的里尔和法国的勒普莱是家庭社会学的创始人。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伯吉斯于1026年提出“家庭是相互作用的人格之统一”的观点,主张注重研究家庭中人际关系。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结构功能理论则将家庭放在更大的社会环境中加以考查和研究,认为家庭与社会相互作用、相互依存。默多克分析了“核心家庭”及其社会作用,核心家庭理论至今仍是西方现代家庭理论的主要内容。70年代以来,西方家庭社会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着重研究现实的家庭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家庭对现代化的适应能力,科学技术与家庭的关系,家庭结构和职能同社会的关系等;另一类是研究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家庭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各种婚姻关系的发展趋势等。

在历届世界社会学大会上,家庭问题是最热门的议题之一,涉及的主要问题有:家庭理论和家庭政策,科技革命对家庭的影响,家庭津贴制度,婚姻与家庭,家庭与社会,妇女的地位和作用,离婚对解体家庭生活方式的影响等等。家庭社会学迄今尚未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有“多种职能论”、“结构功能论”、“符号相互作用论”等多种观点。在苏联,家庭社会学研究是从1956年以后随着社会学研究的复兴而发展起来的。

哈尔切夫所着的《苏联的结婚与家庭》,试图在批判资产阶级家庭理论的同时将历史唯物论的范畴“家庭”与苏联家庭的实际调查结果结合起来,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的家庭和婚姻的实际情况,并阐明其发展规律。

最近一些年来,苏联家庭社会学发展起来的一些研究领域是:(1)对结婚、离婚情况的调查;(2)对家庭病理的研究;(3)关于“生活问题”和“业余时间”的研究;(4)关于妇女的劳动问题:(5)关于青年和与青年相关的“世代”问题等等。我国十分重视家庭社会学的研究。

1981年,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成立。婚姻家庭问题已被列为全国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

近年来,陆续有一批联系中国实际的家庭社会学论着问世。目前我国家庭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有:(1)改革和开放给我国的家庭带来的新变化;(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婚姻基础;(3)家庭结构和职能的现状和变化趋势;(4)大龄青年的婚姻问题;(5)离婚问题;(6)婚姻道德与精神文明;(7)家务劳动问题;(8)独生子女和老年人问题等等。

。【阅读书目】:

《家庭社会学》,潘允康着,重庆出版社1986年版;《家庭学概论》,高健生等着,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上一篇:性科学 下一篇: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