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思想史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268页(2969字)
又称“社会主义学说史”。
研究社会主义思想或学说产生、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社会主义”是与资本主义对立的一种思想体系,一种社会制度。英文社会主义(socialism)一词源于拉丁文socialis,有“社交的”、“公共的”含义。据考证,“社会主义”一词最早是由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使用的。1832年2月13日圣西门派的法文《环球》杂志和1833年8月24日欧文派的英文《贫民工报》,先后在刊登的文章中把“社会主义”作为未来理想社会的名称。1878年,日本新闻记者福地源一郎在《东京每日新闻》发表《邪说之危害》,第一次使用繁体汉字“社会主义”。
1902年9月15日出版的《新民丛报》,梁启超始把日本人通用的“社会主义”一词移植入我国。而在此之前,国内学者一般音译为“索昔阿利司”或意译为“安民新学”、“养民学”。
根据研究的需要,社会主义思想史可分为国别史,如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断代史,如现代社会主义思想史;专题史,如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等等。历史上,各种社会主义思想家提出的社会主义思想,大体包括如下内容:对现实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揭露和批判;对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制度的预测和主张,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产、生活、人际关系、对外关系等各个方面;对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和实现社会主义道路的设想和方案,包括依靠哪些人、采取哪些措施、通过什么方式等等。
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思想史所要研究的。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它的渊源远比“社会主义”这个词名出现得早。
在世界近代史上,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即空想社会主义时期,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广泛实践时期。近代欧洲空想社会主义,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就开始萌芽,终结于19世纪40年代。空想社会主义以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独立运动为社会根源,以欧洲文艺复兴时发展起来的理性论为思想根源,在其3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过了四个阶段:(1)16和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以莫尔、闵采尔、康帕内拉、温斯坦莱、维拉斯为主要代表,用文学形式描写理想社会制度是他们的主要特征。(2)18世纪开始的进行理论探索的空想社会主义,梅叶、摩莱里、马布和巴贝夫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3)19世纪初期的批判和实践的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是杰出的代表。(4)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工人阶级中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为特征的最后一个阶段,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布朗基、卡贝、德奥多、德萨米和德国的威廉·魏特林。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体系是人类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成型时期是19世纪4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科学社会主义以现代无产阶级运动为社会基础,以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初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为思想理论来源,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为科学的理论依据,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这一伟大的变革,从而把社会主义思想的进程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也经过了三个阶段:19世纪40年代以马克思、恩格斯合着的《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的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及其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阶段;1848年欧洲革命到1871年巴黎公社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群众性的革命运动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的阶段;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到1895年恩格斯逝世的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系统阐述和进一步发挥的阶段。科学社会主义是同各种非无产阶级、非科学的社会主义互相比较、竞争、对立、斗争而存在和发展的。阐述这些非无产阶级、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的产生、演变、破产以及再度泛起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思潮史上的一个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制度实践时期,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至今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期里,首先是十月革命胜利后,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把马、恩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为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以来,苏联社会主义的单一模式被逐步改革,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与社会实践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在当代新的社会条件下,社会主义思想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党所接受,并赋予它以新的内容。它们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各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组织,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探讨适合本国情况的实践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二类是第三世界的新兴国家所普遍宣称要实行的“社会主义”。由于他们各自的国情不同,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不相同,所以他们宣扬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政策也不同。第三类是一些发达的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党,他们在通过合法斗争上台执政后,也采取了一些自称为“社会主义”的措施。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在当代世界上,既有各国共产党、工人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进行探索和实践的一面,也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流派产生、发展和演变的一面。
为了加强这门学科的建设,学者们研究了社会主义思想史的历史分期、发展规律及核心、主线等基本问题,但存在着一些不同看法,如关于社会主义思想史的起点,就有如下意见:(1)追溯到远古时代,把古代原始社会末期的原始公有制看成是社会主义理想的表现,并从基督教的《圣经》中寻找社会主义的起源。(2)追溯到古希腊,认为柏拉图最早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出社会主义思想。
(3)导源于近代,把1516年莫尔着的《乌托邦》一书看作是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目前,我国学者大都持这一看法。(4)主张社会主义思想史从16世纪初德国的闵采尔写起。我国学者王启民曾持这一看法。(5)认为起源于17世纪中叶英国的温斯坦莱。(6)主张以1775年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斯宾斯的《人的真正权利》为起源。
(7)主张以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起点。(8)认为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三大空想家是思想起源的标志。
我国对社会主义思想史的探索,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就开始了。如孙倬章的《社会主义史》(商务,1924),赵兰坪的《社会主义史》(商务,1928)。较系统的专门着作,是陶大镛1948年着成,由三联书店出版的《社会主义思想简史》。但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则降至80年代才出现。
1985年8月,社会主义思想史研究会在北京成立。
。【阅读书目】:《社会主义思想史》(上),中共中央党校等单位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4年版;《社会主义学说史》,戴清亮等着,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社会主义思想史》,高放、黄达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