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310页(1722字)
又称“组织心理学”。
研究企业管理中的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
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它以人们在实现特定目标的群体活动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
如何根据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创造一个能充分发挥人的能力的条件和环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管理心理学所要探索的问题。
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是从心理技术学开始的。心理技术学的名称是德国心理学家斯腾在1903年提出的。
但是,最早进行心理技术学研究工作的是心理学家闵斯脱博格,他在1912年出版了《心理学与工业生产率》一书。心理技术学主要研究如何挑选和培养合格的工人去适应他们所要掌握的机器的问题。
1914年,美国女管理学家丽莲·吉尔布雷斯曾出版《管理心理学》一书,她的研究开始涉及到管理问题,但当时未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一直被称为工业心理学。当时,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含义是,对工作中个体差异的测定,其内容涉及能力和技能的测试以及随之而来的作业研究和任务定义等,它以个体为研究对象。1923-1932年,美国心理学家梅奥主持的“霍桑实验”首次证明,工人的群体心理状态和整个工作场所的气氛对生产效率有十分明显的影响,所以一般认为梅奥是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
但是,社会心理学(一门以群体,特别是小群体,而不是个体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科)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真正开始起步辽是50年代的事情。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莱维特教授首次以“管理心理学”这个术语正式取代“工业心理学”这个术语,并出版了《管理心理学》一书,其用意是想引导读者去考虑这样的问题:如何领导、管理和组织一大批人去完成特定的任务。以后出现的“组织心理学”这个名词,也是莱维特在60年代初首先采用的,其目的也是强调社会心理学,尤其是群体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日益显着的作用。
西方的管理心理学,目的是通过对“人的因素”的研究,来寻求一条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出路。其研究内容并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科学体系。一般来说,关于“人的因素”的研究,包括了“人一机”关系和“人一人”关系。
前者多用工程心理学这一名称;后者多用管理心理学(组织心理学)这一名称。但近年来有些学者把人、机器、环境、社会诸因素统一考虑,有用管理心理学来概括这两方面内容的趋势。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1)研究“个体心理”。即研究个人在一个组织或群体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根据心理学所揭示的规律,人的积极性是以需要为基础的,是由人的动机支配的。因此,只有了解人的需要和动机的规律性,才能预测人的行为,进而引导人的行为,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2)研究“群体心理”。即研究人们在群体活动中的心理规律。
群体是企业或单位的基本组成部分,研究各种群体对人们心理面貌的形成和发展的不同影响,对于在管理工作中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有重要意义。(3)研究“领导心理”。
即研究企业领导者的认识过程、决策过程和个性特征等。不同的领导心理和行为,会造成企业不同的风气,给人以不同的心理影响。
随着管理理论和思想的发展,领导心理的重要性也愈益显着,成为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70年代以来,苏联和东欧国家十分重视研究管理心理学。保加利亚心理学家吉诺夫的《管理心理学》一书,在苏联和东欧国家有很大影响,被誉为是“第一次把管理心理学各种问题作为一个明确的体系加以理论和实验的论证”的社会主义管理心理学着作。80年代以来、我国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始积极研究中国特色的管理心理学,并有一些企业在尝试应用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在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上取得了实际成绩。
。【阅读书目】:《企业管理心理学》,赵中天编着,科技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管理心理学纲要》,庞长富等编,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