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718页(2058字)

研究体育事业的发展规律、体育与社会活动的关系与作用的学科。

以体育活动、体育事业为研究对象的各门学科的总称。

广义体育概念的含义包括:(1)体育(狭义):是与德育、智育、美育等相配合的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道德意志品质的一个教育过程。

(2)竞技运动:是指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3)体育锻炼:是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和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体育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中的体育现象和从事运动的人。其研究客体包括人和物两个方面。所谓人,包括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和选拔,运动员的形态指标、生理指标、素质指标以及运动员的心理活动和竞技状态的控制等。

所谓物,包括各种训练设备、体育经费、比赛场地、营养食品等。这些问题涉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许多领域,相应产生体育科学的若干子学科,如体育哲学、体育社会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等。

按照现代科学技术的分类方法,体育科学体系一般可分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技术学科三个层次。

体育科学经历了从单学科研究向多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发展的过程。

在古代体育中早已存在一些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可以认为它们属于体育科学的萌芽。例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教育思想中,认为体育、德育、智育相互联系;智力的健全,依赖于身体的健全,因此,体育应先于智育。古代罗医师盖伦,从医学和生物学角度,研究了人体不同部位的运动。

从公元前776年一直延续到公元293年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对于促进社会进步有重大影响。

当时已出现了掌握训练专门知识的专业教练员。到了公元5世纪,教练员已开始掌握人体和营养知识,懂得用负重练习方法来提高跳跃的能力。我国古代医学中不少是与体育相结合的,从秦代到宋代(前221-1270),先后出现了达摩祖师十八罗汉手、五禽戏、八段锦、导引图以及各种养生术、炼丹术等。现代体育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出现于17、18世纪,当时许多先进的思想家,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英国哲学家洛克,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等人,研究了教育和体育的基本理论、教育方法、教学和组织形式等问题,推动了体育研究的发展。

1828年,英国教育家阿诺德第一个把体育列为学校课程,被认为是现代体育的创始人。法国教育家顾拜旦为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奔走呼号,终于在1896年举行了第1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他不仅是现代奥运会的奠基人,把竞技体育推向国际范围,为现代体育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而且还写了很多着作,如《运动心理学试论》,《竞技运动教育学》等等。进入20世纪以后,以相对论、量子论和控制论三大理论为基础、原子能科学、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遗传工程相继发展,使整个世界科学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也推动了体育科学的革命。

首先表现在许多自然科学学科向体育学科渗透,从而产生了一系列对人体进行研究的新的边缘学科。例如,19世纪下半叶,俄国的生理学家谢切诺夫,正确地解释了肌肉的运动和大脑的生理活动的统一性,对人的动作的系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生理科学的根据。在此基础上,20世纪20年代以后,人体生理学逐渐向体育领域渗透,对人体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生理过程进行了研究,形成了运动生理学。与此同时,医学也逐渐向人类的劳动过程和体育锻炼过程转移,形成了劳动医学和运动医学。德国在1912年召开了世界第一次运动医学大会,1924年成立了“体育医学振兴委员会”。北欧国家在1911年建立了国际体育医学会。1913年在巴黎召开了国际学术会议。日本1924年成立了国立体育研究所,对体育从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进行研究。

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学者依万尼斯基和科奇柯娃等人,开始用人体解剖学和力学的原理,对运动技术动作进行分析,并编着了《动力解剖学笔记》、《人体的运动》、《运动生物力学》等专着和教材,大大启发了人们对运动技术分析研究的浓厚兴趣,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了运动生物力学这门新的边缘学科。

其它如统计学,也被引入体育科学领域,建立了体育统计学。两项相关的计算及正态分布的理论已开始在体育研究中广泛运用。社会科学的一些传统学科也在体育科学中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它们把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和历史的现象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

如,体育史、体育社会学、体育哲学、体育经济学、体育情报学、比较体育学等学科相继兴起,对促进体育科学的现代化,起了重要作用。

。【阅读书目】:

《体育理论》,该书编写组,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年版;《体育基本理论》,该书编写组,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