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781页(2461字)
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心理的活动规律的学科。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和过程。教育的根本职能在于传递社会经验,使受教育者的能力与品德得以形成、发展,以适应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延续、发展的要求。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直接接触到的是用以传输社会经验的信号,所要获得的是这种信号所负载的信息。为此,受教育者必须对教育者输送来的信号,进行接受、加工及贮存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才能实现信息的接受,获得相应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使能力与品德得以形成和发展。教育心理学以人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为研究对象。它研究学生在教学教育影响下,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形成各种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参加体育活动等有关的心理学问题。
比如,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发生强烈兴趣,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如何根据学生注意的规律,集中学生注意力来组织教学;如何根据思维的规律,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教材;如何根据记忆的规律,指导学生复习;如何根据个性心理特征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等等。同时,也研究教师所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研究任务是揭示受教育者在教育影响下形成道德品质、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整个智力、体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教育者同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研究与学生的个别指导有关的一些问题,从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另外,它还要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其研究内容包括:受教育者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学问题;受教育者学习知识、技能的心理学问题;受教育者的体质发展及其与心理发展的关系问题和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学依据;受教育者的心理的个别差异问题;教师心理问题;教育工作其他方面的心理学问题,如艺术情感教育对教育者心理发展的作用及其心理学依据问题等。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总结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个案研究法、作品研究法等等。
教育心理学是在19世纪的后半期才开始出现的,但人们对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的探讨从教育成为一种专门事业时就已开始,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不患人之不知,患不知人也”的观点就包括了教育心理学的思想。1806年,德国的赫尔巴特在他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中第一次把某些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教育学。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出版。
他的这本着作的问世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桑代克本人也被人们公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发展阶段是把与教育有关的心理学内容组合在一起,将心理学应用于教育。
第二阶段是随着对教育概念的改变,研究方法的发展以及实验资料的积累,教育心理学被确定为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尽管目前教育心理学已发展到第二阶段,但人们对教育心理学的性质的看法仍然存在分歧。
一种意见认为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理论原则应用于教育实践;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教育心理学具有独特的内容,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是普通心理学的理论代替不了的。这种对教育心理学性质的看法的分歧,导致了体系结构上的差异。前者强调教育心理学是把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教育领域,并以此为出发点,把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个性心理学等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内容直接与教育所特有的一些内容结合在一起,综合成教育心理学;后者强调教育心理学应该有自己的特殊规律:一方面探讨学生的认知特征,课堂里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性质;另一方面探讨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诸如学生的个性特征、动机、课堂中的人际关系等问题。
教育心理学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发展很快,出现了许多亚分支学科,如学习心理学、高等院校心理学、阅读心理学、德育心理学、智育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学等。
美国、苏联等国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面走在各国前列。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我国出版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学的着作是在1908年,由房宗岳翻译日本小泉又一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20世纪20年代,廖世承(1892-1970)开始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教育心理学,与陈鹤琴等人合作进行心理测验的实施与研究,并于1924年出版了他编写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我国心理学会中设立了教育心理学小组,60年代初扩建为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我国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取得了许多成果,出版了有中国特色的教材和专着,对中学数学、语文、物理等学科的教学心理所作的研究对指导中学教学实践,促进教学改革起了很大作用,如由中国社科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领导的“中学数学辅导实验”、由湖北大学黎世法进行的“最优中学教学方式的实验研究”等。但是,我国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在许多方面还很不深入,对许多已有的研究也未能进行较好的概括。
教育心理学发展到目前,形成以学习心理为核心问题的学科体系。
但人们在这个核心问题上有着不同的学习心理理论,从而构成了不同的教育心理学派。概括起来,有以下3种学派。第一种是以桑代克、赫尔、斯金纳为代表的“刺激——反应理论学派”,即S——R理论,又称联结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产生联结。第二种是以苛勒、托尔曼、布鲁纳为代表的认知理论学派。
第三种是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派。
。【阅读书目】:《教育心理学》,潘菽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教育心理学——学与教的原理》,邵瑞珍等编着,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教育心理学》,(美)索里等着,高觉敷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