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841页(1116字)
研究语言结构变异和社会结构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语言学的分支。
社会语言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研究语言必须联系社会实际,并用它的研究成果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社会语言学家认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多种变体,这些变体虽然都包含大量共同的语言特征一“共核”;但大都直接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各自都有一些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征。
如英语便有许多变体,按语言使用的民族、籍贯、社会地位、性别、年龄来分,就有英国英语、美国英语、黑人英语、伦敦方言、青少年语言等。社会语言学家试图从语言的变异现象入手,寻找支配这些“变体”的规律。在这种研究中不仅采用传统的语言研究方法,而且采用社会学的乃至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对语言和使用语言的人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
社会语言学既研究语言对社会的关系。也研究社会对语言的关系,以及它们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两大领域:语言的社会性:语言的差异。研究内容有:语言和社会,语言变体,言语变体,双语现象,话语分析,语言功能,语言政策。研究方法有:调查研究、数学分析、对比研究、实验分析。
“社会语言学”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语言学家丘里1952年发表的论文《社会语言学的设计:社会和社会阶层的关系》中。
1964年,美国召开了首届社会语言学大会,与会者从语言同社会关系的角度进行了学术性的探讨。
当代社会语言学发展的趋势是:(1)不断深入研究语言变异与其社会因素的关系,探索语言变化的社会动因;(2)不断加强对语言交际过程的研究,摸索语言交际过程中组成成分和言语规律;(3)全面地开展对不同的语言代码(包括双语、多语、方言及谈话风格)之间转换的研究;(4)大力开展语言计划(即语言工程),制定和改革文字,并帮助政府制定语言政策和语言教育政策。
当代社会语言学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学科分支,如“身动学”,它主要研究“身势语”或“体态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语言工作者进行了大量方言的普查、推广普通话、汉语规范化和文字改革等工作。
我国第一部社会语言学专着是陈原的《社会语言学》(1982)。
。【阅读书目】:
《社会语言学导论》,陈松岭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现代社会语言学》,(苏)А·Д·什维策尔着,卫志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