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937页(1293字)

研究戏剧的主要要素(演员、剧本或剧作者、观众)及戏剧发生、演变规律的学科。

文艺学的分支。

戏剧是以故事性表演艺术为中心的综合艺术。

它的重要特征是通过表现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塑造人物。戏剧由文学、表演、音乐、舞蹈、美术及武术、杂技等各种因素组成,是编剧、导演、演员及音乐、美术工作者的集体创作。

从作品类型区分有悲剧、喜剧、正剧等;从题材区分有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等,从结构区分则有独幕剧和多幕剧。狭义的戏剧学,把研究对象严格限制在戏剧艺术本身,只包括剧本和剧场演出。

广义的戏剧学以剧场艺术为基本出发点,它把戏剧本身及与戏剧有关的许多问题(诸如导演艺术、形体表现、舞台美术、剧团体制、剧场管理),都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目前世界各国的学者都选择了广义的戏剧学作为戏剧学的研究主体。

我国的戏剧学研究包括如下内容:(1)戏剧理论。包括戏剧原理、本质,戏剧艺术与其他艺术的关系,戏剧的社会价值等。(2)戏剧技法。包括演唱技法、剧本作法及曲谱等。

(3)戏剧评论。包括对作家作品的品评和演员表演的评论。(4)戏剧历史。包括戏剧通史、戏剧断代史、剧种史。

(5)戏剧观众。包括观众的层次、类别、心理、习惯。

(6)戏剧发展。包括新时期剧本的题材、创作的手法、表演的技巧等。(7)戏剧新学科。

除了加强戏剧社会学、戏剧哲学、戏剧生态学、戏剧心理学、戏剧人才学等方面的研究外,还要开展昆剧学、系剧学等“剧种学”的探讨。

如系剧就被列入了西方学科。

戏剧学诞生于本世纪初。

德国首先在大学开设戏剧学课程。罗伯特·普罗尔斯论述了戏剧学的学科性概念。迈克斯·赫尔曼奠定了戏剧学的理论基础。我国的戏剧理论起步较早。以《乐记》为代表的先秦综合艺术论是对原始歌舞及先秦“乐舞”的理论概括。元代戏曲家钟嗣成的《录鬼簿》,是我国古代戏曲史的开山之作。

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戏曲理论着作《闲情偶寄》,出自清代李渔(笠翁)之手。古代学者对戏剧理论的探讨主要以曲话、剧话、曲律、曲品、曲录之类的形式出现。或为随笔漫谈式的艺术鉴赏,或为资料性搜集排比,或为戏曲格律的总结与研究。一般认为,我国近代意义上的戏剧学研究,以王国维《宋元戏曲史》问世为标志。尔后相继出现了吴梅、周贻白、张庚、郭汉城。以及欧阳予倩、田汉、焦菊隐、黄佐临等学者。

近年来我国戏剧学研究十分活跃,出版的学术性报刊主要有:《戏剧报》、《戏曲研究》、《戏剧界》、《戏剧艺术》、《戏剧学习》、《戏剧世界》等等。、

国际性的戏剧学术组织是1957年在意大利威尼斯成立的“国际戏剧研究联合会”(IFTR)。

。【阅读书目】:

《戏剧艺术引论》,张庚着,文化艺术出版社1981年版;《戏剧理论史稿》,余秋雨着,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论戏剧性》,谭霈生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中国戏剧学史稿》,叶长海着,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上一篇:电视学 下一篇:曲艺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