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1098页(2001字)

研究城市经济的功能、结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既是城市科学的分支,又是经济学的一个部门。

城市经济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其含义一是指城市空间范围各经济部门,如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部门,以及它们的活动,即社会再生产过程各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在城市的表现;二是指城市中生产关系的总和、是城市居民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即政治和思想意识等上层建筑借以建立起来的基础。当今的城市经济学对发挥城市经济中心作用,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城市化道路,明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促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都有裨益。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城市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城市在国民经济和一定地区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化道路和城市发展战略;城市经济结构;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的经济联合;同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和布局有关的城市交通运输、城市房产、城市基础设施、城市财政、城市公共事业等问题。根据研究的需要,城市经济学可分别建立若干分科:(1)城市经济原理。

它研究城市经济的基本理论与体系,揭示在不同社会条件下城市经济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论述现代城市的性质、功能以及城市化趋势等问题。要重点说明城市空间经济配置规律、农村城镇化发展规律、城市规模和人口规律、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同步建设规律、城市经济综合平衡与生态平衡规律,等等。

(2)城市土地经济学。

其研究任务是:在城市土地的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过程中,通过揭示城市土地所有权的经济运动形式及其规律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土地的空间经济效益。研究内容主要是:城市地租及其量的规定性;土地使用费与土地税;城市土地价格与地产市场;城市土地管理。(3)城市生态经济学。

它研究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的一般规律,并且探索如何按生态经济规律来指导城市社会经济活动,求得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经济系统之间的平衡发展;阐明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规模、城市人工环境、城市开放及城市社会生产全过程的经济生态行为与后果;分析管理城市生态经济活动的理论与方法。(4)城市建设经济学。

它既要研究城市建设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又要研究城市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概括地说,就是研究城市建设的经济规律性。比如中国如何城市化,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镇体系、什么样的经济区,中心城市的作用如何发挥;城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分析;城市地产经济、城市房产经济、城市建设产品的商品属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能源建设;城市建设方针和政策;如何筹措城市建设资金,提高建设资金投资效果,促使建设资金发挥最大效益等。西方学者认为,城市经济学因研究对象、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宏观、微观城市经济学。

前者强调以城市对整个经济和城市与邻近地区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为研究内容,采用凯恩斯的总量经济分析方法,探讨城市同地区经济和国民经济中其他部分的关系。后者研究城市内部的经济问题,以歇尔的价格理论为依据,各派侧重点不一,如:对自然地理因素的分析、选址理论、选址方案比较等。

在两者之间还有一种“综合理论”,将城市经济内部各部门的“个量分析”同整个国民经济总体结合起来,强调宏观和微观结合。美国学者将城市经济分为微观、宏观和公共部门三大经济体系,日本学者把城市化规律和城市经济政策作为研究对象。

城市经济学的萌芽,始于20世纪20年代对城市土地的研究。早期的城市经济着作大多是论述大城市内部的土地市场,试图解释有关大城市的土地使用和各种活动布局的决定因素。

如1924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弗兰克·费特尔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了《市场区域的经济规律》一文,论述了城市区位问题。同年,美国理查德·M·赫德的《城市土地价值原理》和1927年美国罗伯特·M·黑格、R·C·麦克雷对纽约市区域经济活动趋势的研究,都涉及级差地租理论、城市房地产市场,以及两者的结合问题。

降至50年代,城市经济学从区域经济学和土地经济学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59年,在美国成立了城市经济学委员会。

1965年,美国威尔伯·R·汤普森的《城市经济学导言》问世,是这门学科确立的标志。我国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起步于70年代末。

重点研究了城市经济区域和发展战略,沿海城市开放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城市现代化发展道路等问题。

【阅读书目】:

《中国社会主义城市经济学》,朱林兴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社会主义城市经济学》,杨重光、刘维新编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6年版;《城市建设经济学》,黄任诚编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版。

上一篇:市政学 下一篇: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