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统计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1111页(1320字)

研究人口现象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性的学科。

既是人口学的分支,又是统计学的一个部门。

人口现象和其他任何社会现象一样,是数量和质量的辩证统一。

人口的数量关系主要表现为人口总数、出生数、死亡数、迁移数以及出生率、死亡率等人口统计指标。人口统计指标按其性质划分,有反映一定时点上的人口数及其构成情况(年龄、性别、职业、部门等)的静态指标,有反映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变动(如出生、死亡)和社会变动过程的动态指标。

人口现象的数量关系总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发生的。资产阶级人口统计学常常脱离决定人口现象发生变化的一定社会经济条件,脱离人口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作纯数量的抽象的分析。其结果,由于缺乏科学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特别是缺乏联系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的决定作用的分析,往往不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人口统计学所搜集并整理加工过的人口统计资料是研究现实人口问题和认识人口发展规律的基础。

因而,人口统计学是人口学体系中最基本的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搜集、整理、分析、反映大量人口现象和人口发展过程的数量资料的方法论,并研究人口发展本身、人口与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主要内容是:(1)研究搜集、整理人口统计资料的原理和方法,科学地说明经常的人口登记和专门的人口调查的方法以及人口普查的原理与原则。(2)说明对人口进行静态统计(如计算人口总数、研究人口构成)和动态统计(如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以及计划生育统计的原理和方法。

(3)研究人口发展规律的各种具体表现以及人口的生存、发展和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数量关系,说明这种研究的一般方法论原理。(4)研究人口再生产的各种因素,分析人口变动,预测人口发展趋势,说明人口发展规划的制定方法,等等。

“人口统计学”这一术语,是法国人A·吉亚尔(一译顾亚)1855年第一次使用的。

作为这门学科的起源,人们一般追溯到英国格兰特于1662年编制的第一张死亡表,它通过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估计当时服役年龄的男子人数、育龄妇女人数、家庭总数和伦敦居民总数。18世纪德国牧师修斯米希(一译苏斯密叙)曾建立包括全部普鲁士人口的若干死亡表,并且通过广泛的统计研究,第一次揭示了“大数定理”。这时的人口统计学已初步奠定基础。到19世纪,人口统计项目(出生、死亡、结婚)登记制逐渐形成。美国于1790年开始第一次10年一度的人口普查,英国在1801年也进行这项工作。到19世纪末,人口日益成为单独研究的对象,人口统计学终于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20年以后,人口统计学的国际会议经常举行,出现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和专门刊物。在我国,人口统计学是建国后发展起来的。它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阅读书目】:

《人口统计学》,刘铮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人口统计学》,杨德清着,河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上一篇:人口理论 下一篇:人口经济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