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关系史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1149页(746字)

简称“民族关系史”。

研究中国各民族相互关系发展过程与规律性的学科。

中国民族关系史的任务,是通过对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关系的探讨。阐明众多民族在漫长岁月及广阔疆域融合统一的历史过程、如中国的古代、近代与当代民族关系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的本质区别与历史联系何在;叙述各民族为共同利益克服社会发展不平衡及社会多极化等因素,而结成民族大家庭的历史经验,如为什么中国始终是多民族国家并终于确立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发展民族大团结。所研究的内容,包括全面范围的、地区范围的、断代的,贯通古今的。诸如:各个历史时期有哪些民族、这些民族自身怎样形成和发展;他们之间以什么形式与内容构成并发展其相互关系;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各民族起了什么作用以及通过什么形式和内容起作用;各个时期民族问题的内容、特点,解决民族问题的民族观、政策及推行的得失、后果;民族问题的同化、融合,等等。近年来,围绕下列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怎样理解历史上的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及民族政权,民族间的矛盾、战争及民族英雄、爱国主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提法,等等。

我国历史上的一些典籍,较早散见有关民族关系的研究。但作为一个专门领域,则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的。1981年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学术座谈会。次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研究室选编《中国民族关系史论文集》(民族出版社1982年版)。

1984年社会科学出版社又推出翁独健主编的《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有关高等学校开设了民族关系史课程,并招收研究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