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新编中国文史词典》第782页(427字)

中国古代官名。

①辽代设置,是南面官,无实权。②中国古代以对君主负责总揽政务的人为宰相。历代均有正式官名,其职权广狭程度不同,行使职权之方式也各异。秦、西汉以相国或丞相为宰相,御史大夫副之。

东汉司徒等于宰相,与司空、太尉共掌政务,但实权悉归尚书台。魏晋以后,以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以及重要之将军等官执政者为宰相,无定员亦无定名。

隋唐时,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唐中叶后,由君主特选他官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职衔,方为宰相。

宋代以同平章事为宰相,以参知政事副之,并合称宰执。

宋神宗元丰时改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

南宋时又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代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中书令常由太子亲王兼领,其下仍设丞相、平章、参政等。

明初曾设丞相,旋废,以内阁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大学士成为明代事实上的宰相。清代为防止内阁泄漏机密,别设军机处于内廷,军机大臣成为清代事实上的宰相。但清代仍沿旧称,以授内阁学士为拜相。

上一篇:宾语 下一篇:新编中国文史词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