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在中国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91页(1004字)

苏联布哈林着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一书的最早中文翻译者是许楚生,译名为《唯物史观与社会学》(又名《史的唯物论》),1929年12月由上海社会问题研究社出版。

1930年,本书又出现了三种中译本;一是伊凡、梅根合译,译名为《唯物史观大纲》,由上海社会经济学会出版;二是陶伯翻译,译名为《唯物史观》,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三是刘伯英译,译名为《历史的唯物论》,由上海现代书局出版。当时,本书在中国人翻译的外国哲学家介绍研究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着作中,译本最多,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曾被许多人当作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入门书或必读书。然而,在中国人争相翻译介绍本书的同时,苏联哲学界已开始批判布哈林在哲学上的错误。在苏联哲学界的影响下,中国哲学界也随后开展了这方面的批判活动。1930年12月,吴亮平编译的《辩证唯物论与唯物史观》一书由上海心弦书社出版。编译者明确指出:布哈林的《唯物史观》一书,对唯物史观的解释有许多错误之处,要从布哈林的书中了解到正确的唯物史观,是不可能的。

因此编译者才编译了1929年在苏联出版,由芬格尔特和薛尔文特编写的这本在当时苏联算是最好的唯物史观的教本,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这本书中有一章专门批判布哈林的错误,还有两篇附录:《布哈林的“均衡论”与唯物辩证法》、《布哈林〈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错误》。

这本书可算是对在中国流传较广的布哈林错误哲学思想的一次较早较全面的清算。1931至1933年间,中国哲学界对布哈林哲学的批判出现了高潮,其形式:一是翻译介绍苏联、日本哲学界的批判文章或着作;二是中国人结合中国实际写出批判文章。

前一种形式有《新地》月刊第1期发表的日本永田着,希勘译的《布哈林底均衡论及其政治上的机会主义》,苏联夫洛亚利多司着、吴清友译的《苏俄哲学论战》等;后一种形式有《研究》第1期发表的慕鸥写的《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等。慕欧的文章指出:唯物辩证法被介绍到中国,一开始就被人歪曲了。

大家现在所认识到的常常不是唯物辩证法,而是布哈林的机械均衡论,至多也只是德波林的形式主义辩证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运动,因为开始于布哈林、德波林学说的介绍,所以在实际问题,如中国经济问题、中国革命问题、政府的阶级性问题、内战问题、普罗文学问题的分析上,就犯了许多机械论和形式主义的错误,因此必须大力开展对布哈林、德波林哲学的清理和批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