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方格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中国物资管理辞典》第601页(724字)

根据管理方格图所表明的领导者对人的关心程度和对生产(工作)的关心程度两类行为的具体组合,分析和评定领导行为类型的一种理论。

1964年,由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教授布莱克(R.R.Blake)和莫顿(J.S.Mouton)提出。管理方格图以横轴表示对生产的关心程度,以纵轴表示对职工的关心程度。每根轴线从1到9划分为9等分,1表示关心程度最低,9表示关心程度最高,从而形成81个管理方格,分别代表着对生产和对职工关心程度不同比例相结合的一种领导行为类型,如下图所示:

其中,最典型的是五种:(1)“9,1”型管理,是任务型管理,领导者对生产任务很关心,注重行使权力,下级奉命行事,对职工不太关心,因此,这种管理方式又称为极权式管理。(2)“1,9”型管理,是一团和气式管理,对职工特别关心。

认为只要满足职工需要,使其精神愉快,生产一定会上去,而对执行、指挥、监督、控制等管理功能则不够重视。这种管理方式又称乡村俱乐部式的管理。(3)“1,1”型管理,是不称职管理。既不关心生产,又不关心职工,是简单的最低劣的管理方式。(4)“5,5”型管理,是适中管理,在职工需要和生产目标之间力求寻找一个折衷方案达到均衡,使两方面都过得去。因此,又叫中间式管理。

(5)“9,9”型管理,是集体式管理,对生产和职工都极为关心,使职工需要和生产任务紧密地结合起来,因此,群体关系协调,士气旺盛,能齐心协力,搞好生产。这种管理方式又叫协调式管理,被普遍认为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利用管理方格理论,可使领导者分析和评价自己属于哪种领导行为类型,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明确改进方向。

上一篇:领导素质 下一篇:支持关系理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