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货贸易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中国物资管理辞典》第615页(512字)

亦称“换货贸易”。

一国(地区)与另一国(地区)之间不使用货币的商品交换。它的起源可追溯到世界上产生货币之前,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时期由德国开始实行,目的在于克服因外汇支付困难而造成的贸易障碍。

80年代又在世界上重新兴起,并得到异乎寻常的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易货贸易在国际上有两种做法,一种称为直接易货贸易,它是最典型的以货换货方式,可以不必动用现汇,但因种种不便,国际贸易中采用的不多。

另一种是广义的易货贸易,既可用某一种出口货物交换另一种货物,货款逐笔平衡。也可以通过签订易货贸易协定或一揽子合同,规定在一定期限内用几种货物换另几种货物。

货款分别结算,最后再作综合平衡。其特点是,进出口相结合,换货的总金额相等,不需要支付外汇,如有少量差额,也可用双方都可接受的货币结算。

采用易货贸易方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带动滞销商品出口,利于扩大出口,促进贸易平衡;还可以克服由于外汇支付上的困难造成的贸易障碍。近几年来,某些发展中国家以此作为反歧视、反限制的一种斗争手段。易货贸易的局限性是:手段较复杂,费时、费事,交换的货物不易对路,难以找到贸易对象,难以达成协议。

上一篇:寄售贸易 下一篇:补偿贸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