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佛教文化辞典

古印度法难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浙江古籍出版社《佛教文化辞典》第227页(556字)

佛教事件。

指发生于公元650年至1250年左右近六百年间古印度佛教遭毁事件。当时,阿拉伯征服者联合土耳其游牧民族,侵入南亚,盛行于中亚细亚的佛教因之遭到蹂躏。

八世纪初,阿拉伯人从陆路和海上进攻印度,摧毁佛教名城伐腊毗,烧毁佛学院,破坏佛像及佛教机构,杀死佛教信徒,掳掠金银珍宝,并在寺庙的废墟上,筑起清真寺与礼拜场,建起讲坛,宣读《圣训》。十一世纪初,土耳其领袖穆德苏丹连年四处袭击,无所不至,掳掠了孔雀城,毁灭了羯若鞠阇的一万座佛寺,烧毁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处死佛教比丘,捣毁郁丹陀普罗大学。而这一时期的佛教,由于鼓吹平和,鼓吹非暴力,以致在赞誉“圣战”的穆斯林面前显得毫无抵抗力;同时,佛教的过分哲学化、学院化也失去了许多群众;密咒的盛行、宣扬“大乐主义”的放荡,则使佛教徒人心涣散,佛教已缺乏其初期的凝聚力。相反,印度教(新婆罗门教)在抵抗伊斯兰教的斗争中,显示出勃勃生气,印度教徒视战死为无上光荣,故而在护卫古印度文化的生死搏斗中,佛教成为野蛮入侵势力的牺牲品,其地位逐渐被印度教所取代,一蹶不振。

一些幸存的佛教徒,或改归印度教、伊斯兰教,或亡命斯里兰卡、缅甸、西藏。从此,佛教在古印度近于灭亡,直至近代达磨波罗的重新复兴印度佛教运动,才使之重现生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