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佛教文化辞典

相国寺(河南开封)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浙江古籍出版社《佛教文化辞典》第487页(545字)

佛教名寺。

位于河南开封市自由路。亦称“大相国寺”。

原系战国魏国公子信陵君的故居。北齐天保六年(555)改建佛寺。

初名建国寺,唐延和元年(712)更名相国寺。北宋时开封为首都,相国寺也得到扩建,内设八院,占地达500余亩。皇帝后妃时常来寺内做佛事;寺前广场,万商交易,热闹非凡。着名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有描写相国寺场景多处,足见其在当时文化生活中之影响。明末黄河决口,寺宇破毁。清代重修,规制已不及前代。

今寺内有天王殿,高10米,为绿琉璃瓦盖顶歇山重檐式建筑,内置四大金刚、弥勒佛与韦驮塑像,殿东西各有廊房五十间;大雄宝殿为黄琉璃瓦顶歇山重檐式建筑,殿的四围栏杆皆镂狮、诸物,藻井彩画飞龙,繁华秀美。殿内奉释迦牟尼、罗汉等像。

八角琉璃殿,又名罗汉殿,由外廊与中心亭组成,最高处达16.9米。亭内有银杏独木雕成之千手千眼观世音贴金像,高约7米,系密宗之观音像。外廊原有五百罗汉像,惜毁。寺后为藏经楼,亦称毗卢阁、排云阁、资圣阁等,原有铜制五百罗汉像及佛牙舍利等,今亦无存。

寺的钟亭内悬有万斤重铜钟,系乾隆三十三年(1768)铸,钟的口边直径有1.8米左右,高达2.2米许,每逢霜隆时节,钟声尤为宏亮,被称为“相国霜钟”,列入开封八景之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