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资产阶级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第179页(588字)

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同帝国主义联系较少而又受到压抑的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是在本国封建经济基础解体和外国资本入侵过程中产生和逐步发展形成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非常软弱。

它因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既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存在矛盾,有一定的反帝、反封建的积极性;又和他们有较少联系,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气质。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妥协性的一面。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表现为:既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教育、改造的一面,又有剥削工人阶级攫取利润的一面。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本来是对抗性的矛盾,在中国的一定历史条件下,毛泽东说:“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说来,除了对抗性的一面以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64页)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转变为非对抗性的矛盾。

新中国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了和平民主的方法和赎买政策,实行核产定息,有步骤地引导他们走上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1956年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经过近30年的斗争和教育,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阶级已经不再存在,他们中有劳动能力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