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第231页(923字)

亦称“道德哲学”。

研究道德及其产生、发展以及人们行为准则的学说。它的基本范畴有善与恶、诚实与虚伪、荣誉与耻辱、公正与偏私、正义与非正义等。

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早在中国夏商的文化中就记载了不少伦理思想及“德”、“礼”、“孝”等重要的伦理学范畴。春秋战国时代相继成书的《论语》、《孟子》、《荀子》、《墨子》等,则从“仁”、“性善”、“性恶”、“兼爱”等等方面对伦理问题进行了探讨,是一批较早具有某种体系的伦理学着作。在西方,古希腊荷时代的文献中也有某些朴素的伦理思想。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提出“伦理学”概念,并且第一次用“伦理学”作为这一门学科名称的人。中国伦理学的创立虽然早于西方一个多世纪,但中国直接用“伦理学”作为学科的名称,则开始于近代资产阶级启蒙学者严复等人。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伦理学,虽然也或多或少地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过不同的作用,但是,由于它们都脱离了社会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关系,都把道德规范和原则说成是超历史、超阶级和永恒不变的,从而使伦理学的理论同实践对立起来,在总体上都没有达到科学的形态来说明道德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第一次把伦理学建立在正确反映道德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从而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本质、社会作用及其发展、演变的规律性,使伦理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指出,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那种永恒的、适用于一切时代和一切阶级的道德规范。

只有在消灭了阶级剥削和压迫,实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形成共同的道德;只有在消灭了三大差别,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形成全社会的道德。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着重研究共产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阶段形成、发展和发生作用的规律,并根据具体的社会生活条件,确定共产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为不断提高人们的共产主义道德水平,为人类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精神条件。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社会和个人的道德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