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群体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第387页(514字)

“正式群体”的对称,亦称“非正式组织”。

是没有正式规定的、自然形成的集体。它的形成,可能是由于某种共同的利益,共同的观点,共同的社会背景,也可能是由于有同样的爱好、兴趣,甚至生活在邻近的地区等。

非正式群体一般有如下特征:比较相同的观点和一致的行为,凝聚力较强;有共同遵守的不成文的群体规范;有较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思想交流畅通;有较牢固的感情纽带,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有自然形成的“领袖人物”;有自己性和排它性,同时有相对的不稳定性等等。如兴趣相投的亲朋好友,同窗共室的伙伴,以及具有反社会倾向的流氓团伙等。

在正式群体中存在着非正式群体这是客观的事实。不能认为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必然与正式群体相矛盾。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多数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之间没有根本利害冲突。问题在于要善于协调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活动,引导非正式群体为达到正式群体的目标服务。

但也不能否认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会有矛盾,要注意对非正式群体加以引导,尽量发挥其对正式群体目标的积极作用,缩小其反作用;对非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的成员要主动接近,了解他们,建立感情,施加影响,特别要注意做好非正式群体“头头”的工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