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第523页(591字)

人们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对于美的主观反映、欣赏、体验与评价。

是一种赏心悦目和怡情的心理状态。每个人都有美感能力,美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与人们的生理、心理素质有关,但本质上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个人在生活中和审美活动中长期受到教育和训练的结果。人们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条件有了改变,美感、审美趣味也必然随着改变。

不同时代、阶级、民族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美感。个人由于生活经验、文化修养、性格气质、爱好兴趣不同,而形成美感的个性差异。美感虽然从个人的主观爱好、趣味出发,但是,美感的多样性和个性差异还是有客观标准的。

只有正确地、如实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美,才是真实的健康的美。美感的客观标准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它具有时代、民族、阶级的特点。

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根据社会的实践对美感进行检验,使人们的主观爱好与客观现实美相一致,这样的审美爱好和趣味才是真实的、健康的。美感的基本特点在于形象的直接性和可感性,离开了具体形象,美感就不存在。美感是感性认识,但在感性形式中包括着理性内容,而理性内容又溶化于感性形式之中。美感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伴有情感活动。

美感的感性形式不仅包括理性内容,而且包括情感,是思想与情感的统一。人们在审美时,不仅从美的对象中理解到它所包含的思想,而且能引起心灵震颤,激起强烈的喜、怒、哀、乐的情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