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第534页(794字)

当代风行于欧美的一种哲学思潮。

不是统一的哲学派别,至今尚无纲领性的哲学专着,只是以结构主义方法联系起来的一种广泛的思潮。它渗透于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文艺理论等,甚至侵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法国共产党员阿尔图塞(1918- )就试图用“结构主义的克思主义”来代替马克思主义。

结构主义的先驱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结构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在于它的结构。结构由若干元素组成,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就是结构,而结构是先验的,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却不具有客观基础。是“心灵”、“理性”、“无意识”的产物;它是构成事物、对象的模式、框架,决定并支配着现象的性质和变化。人们所认识的社会现象是杂乱无章的,似乎没有秩序,其内部蕴藏着一定的“结构”。

社会关系、亲属关系又是混乱的经验材料,是社会结构的表现形式;社会结构是社会关系、亲属关系的本质。

结构主义在方法论上,一般强调如下几点:(1)注意整体性研究,反对单纯的分析方法。观察事物必须从整体出发,着重观察各个部分在总体上的连结及其所构成的复杂网络,反对把整体分解为各个独立的部分,分别加以研究;(2)强调事物内部结构关系,反对表面的研究方法。认识事物,不能满足于表面现象、“表层结构”的描述,必须探索其内在结构,从而对各个部分及其相互联系进行正确地说明;(3)注重同时性研究,反对历史主义方法。

结构主义强调同时性,即从一个时期现象的横断面进行研究,把握结构整体及其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忽视以至反对历史性,即以现象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研究,把握各部分的联系以及结构整体的变化。但对此,主张并不完全一致,索绪尔强调同时性研究,并不否认历史性研究。结构主义的方法论,强调事物的整体性、结构性和同时性研究,是合理的,有积极意义。

但是,它对结构的解释是唯心主义的,反对分析和历史主义的方法,是形而上学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