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第687页(641字)

春秋时期与儒家对立的学派。

因创始人墨翟(约前475-前395)而得名。墨家在政治上反对兼并和侵略战争,倡导普天下人人相爱互利,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所谓“尚贤”,就是“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尚同”就是诸侯上同于天子,天子上同于天。墨家反对统治阶级的礼乐制度,主张“节葬”。

在认识论上,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认为感性闻见的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同时承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认为抽象概念和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并通过感性经验加以检验,提出了判断是非真伪的三条标准或方法,叫做“三表仪法”,亦称“三表法”:第一表,“有本”,“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依据前人的历史经验;第二表,“有原”,“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依据广大人民群众的经验;第三表,“有用”,“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依据是否符合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显然,这是以唯物主义经验论为基础的认识论。

然而,墨家在自然观上承认“天志”、“明鬼”。认为“天”是有意志有目的、能够赏善罚恶的最高主宰,“天志”是最高的意志;鬼神的能力是超越常人的,能够协助“天”进行赏罚。墨子本人是个体劳动者出身,做过工匠,后来升任过宋国大夫,墨家的思想反映了小生产者的利益和要求。墨家的代表着作是《墨子》五十三篇,其中《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六篇是后期墨家的作品;《亲士》、《修身》、《所染》乃后人伪作,不能代表墨家的思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