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书画鉴赏辞典》第186页(806字)

【作品赏析】:

唐代自安史之乱后,吐蕃族曾一度统治了沙州(敦煌)。

九世纪中叶,吐蕃发生内乱,沙州将领张议潮乘机发动民众,于大中二年(848)起义,赶走了吐蕃守将,奉表归唐。咸通二年(863)张议潮攻克凉州,打通了通往长安之路,唐王朝敕封张议潮为河西节度使,驻节敦煌。为了庆贺张议潮的功绩,约在咸通五年开凿了莫高窟第156窟,在窟内绘制了《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和《宋国河内郡夫人宋氏出行图》。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呈横卷式,从右至左,依次画了鼓、角各四人,分左右列队。其后是武骑两队,各五人。后随文骑两队,各五人。在两队文骑之间,是舞乐一组,舞伎八人分两组对舞,乐师十二人;后随六名执旗者,即“六纛”;后面是旌、节;跟随着衙前兵使“三骑”、“散押衙”二骑。张议潮着圆领红袍,系革带,戴幞头,骑白马,位于画面中部。后随子弟军,拥着“信”字大旗;最后部分二十余骑,有射猎、驮运等。

全图作散点、鸟瞰布局。

前面鼓角及各乘骑均作对称的两行,表现了严整的军威;把舞伎置于中间,渲染出欢乐的气氛。画家很注意布局的秩序与变化,前面两列人马各二十余骑,严格对称,又从中穿插了乐队和舞伎,使画面活泼。

押衙、旗幡分列前后左右,周围有一空旷之地,“旌节”居中,庄严肃穆。作为全画的中心人物的张议潮,人体和乘骑形体最大,他正待过桥,桥前银刁官率队引导,桥侧文官警跸,三人均回首向张议潮坐骑盼顾。坐骑之后,子弟军骑队簇拥。整个画面相互联系,完美地统一起来。

画面还点缀了平远山水和翠绿的树;一片片石绿的地色,仿佛是广袤的原野,衬托出人物坐骑的红、赭、白等色,烘托了仪仗队威武的气势。。

晚唐 壁画 敦煌莫高窟 156窟 纵108厘米 横138厘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