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梅图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书画鉴赏辞典》第562页(771字)

【作品赏析】:

踏雪寻梅,是历代文人画家最喜选用的题材之,如同“松风高上”、“驴背吟”、“松溪独钓”一样,突出表现文人士大夫阶层的闲情逸致。

此图描绘崇山峻岭,白雪皑皑,万籁俱寂,铺雪的盘山路上正行进着一主三仆。主人骑在上,着披风,戴斗笠,两手拢于胸前。三仆人,一马前探路,一马侧服侍,一马后跟随,或肩扛衣物,或腋夹长棍,随主人前来尽雪山寻梅之雅兴。由于气候寒冷,四人皆上身前倾,将颈部缩至衣领之中。近景一棵双又梅树,树上花苞欲放,暗香浮动。两根树干挺韧,枝条参差舒展。

莹莹树挂,栗栗人身,以及银装素裹的高山峡谷,越发衬托出梅花不畏严寒,傲雪屹立的勃勃雄姿,从而体现出文人高深的修养和不近仕途,甘愿隐居的心理内涵。由宋至清,文人画中不乏梅、兰、竹、菊的题材,多寓意傲骨、高风、亮节,而冒严寒,踏冰雪,深山寻梅,更进一步强调了画中雅士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此图峭峰直上,山林幽静,从构图和立意上都与马远《踏歌图》有渊源关系。山石棱角方硬,树干苍劲挺拔,加之浓墨重染,更可看出马远笔意。

画家着重墨色浓淡变化,层次清楚,远近分明。在树干、树枝、山路和远山上留出大量空白,以示厚雪覆盖。

而天空则以淡墨涂染,阴云笼罩,“挤”出堆雪之处,成功地表现了雪天的山林之景。图中以景为主,人物很小,本不醒目,但画家在瘦硬松石之中,却以圆润笔法绘出丰腴的四人形体,寻梅之人给寂静山林带来生气。

约占画面三分之一的梅树以浓墨点染,而后衬以松枝虚影,突出本画主要景物。通过皴擦点染与巧妙地留出空白,使景物真实感增强。路边丛树和人物衣襟飘带都一丝不苟。动与静的和谐统一,使此画成为明代宫廷绘画的精品。。

明 王谔 轴 绢本水墨 纵106.7厘米 横61.8厘米 藏故宫博物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