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花图卷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书画鉴赏辞典》第606页(1287字)
【作品赏析】:
全卷纸连十幅,作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菊花、南瓜、豆角、紫薇、葡萄、芭蕉、梅花、水仙等四季花果、树木十数种,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卷末草书落款“天池山人徐渭戏抹”。
徐渭在另外两幅写意花卉的题画诗中曾写道:“世间无事无三昧,老来戏谑涂花卉,”(《徐文长集》卷五:《画百花卷与史甥,题曰漱老谑墨》)“老夫游戏墨淋漓,花草都将杂四时,”(题《四季花卉图轴》)说明他对自己晚年创作的这种“四季花卉”也颇感得意。在前一首题画诗中,作者还写道:“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拨皆吾五指栽。胡为乎区区枝剪而叶裁?”这对我们理解他何以总是把不同季节的花果树木画在一起也有帮助。
正如他特别欣赏王维画“雪中芭蕉”一样,原来他所追求的并不在客观对象一枝一叶或四时变化的忠实描摹,而是要传达出大自然生气勃勃的精神状貌和在主观感受上引起的共鸣与联想,这也就是“不求形似求生韵”之意。
徐渭当然并非“不求形似”,《杂花图》呈现于我们眼前的“动静如生”的“百丛媚萼,一干枯枝”,都说明画家只是在追求“工而入逸”而已(引句俱出于《徐文长集》卷十七)。
传说他在自己的“青藤书屋”周围就曾遍种花竹葡萄等蔬果植物,他的写生功力应是不在话下的。
《杂花图》的突出特色是以书法、特别是以狂草笔法入画,直抒胸臆。徐渭曾自谓:“吾书第一、诗第二、文三、画四。”徐渭的书法早年学黄山谷,晚年似米芾而更纵放。袁宏道(1568-1610)第一次见到徐渭的书法单幅时曾赞叹说:“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落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意甚骇之。”(据何乐之:《徐渭》)徐渭对于书画的运笔之妙有许多独到的体会,他特别强调“心为上,手次之,目口末矣,”(《徐文长集》卷二十:《玄抄类摘序又》)这使我们联想到袁宏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的艺术主张。全幅《杂花图》卷,正象一篇完美的草书构图,气势连贯,笔走龙蛇,形象与表现默契,于离披点画、粗服乱头中,令人感到画家“胸中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袁宏道:《徐文长传》)而构图和笔墨运用上的疏密、浓淡、疾缓、抑扬变化同时也传达出一种音乐、舞蹈般的节奏韵律之美。徐渭的同乡晚辈张岱在他的《琅嬛文集》中曾这样评论徐渭的作品说:“青藤诸画,离奇超脱,苍劲中姿媚跃出,与其书法奇崛略同”,可谓精当。
应当指出的是,徐渭作品中表现出的这种直抒胸臆和强调个性的特点并不仅仅和他个人的坎坷遭遇相关联。
明代中叶以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明显发展,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着的重大变化不能不反映到文艺领域中来。
事实上,以提倡“童心说”的李贽为首的一批卓越的文艺家——如袁宏道(文学)、汤显祖(戏曲)、冯梦龙(小说)等,就是这样一股新的文艺思潮的代表,而徐渭则是在书画方面的代表人物。。
明 徐渭 卷 纸本水墨 纵30厘米 横1053.5厘米 藏南京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