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江风便图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书画鉴赏辞典》第706页(1204字)

【作品赏析】:

此图作于渐江逝世的前三年,为传世精品之。

卷末渐江自识:“辛丑十一月,伯炎居士将俶广陵之装。学人写《晓江风便图》以送。揆有数月之间,蹊桃初绽,瞻望旋旌。弘仁”。辛丑即1661年。伯炎居士即渐江的好友吴羲,新安人,家中收藏古代名画甚丰,渐江常去展玩欣赏。当吴伯炎乘船赴扬州时,渐江作此图送他,并希望他数月之后,蹊桃初绽时,顺利归来。古代旅行主要依靠水路,由新安至扬州(广陵),行船当由浦口(练江入新安江口)、新安江至钱塘江,在杭州进入大运河,即可直达扬州。

此图乃写浦口实景。前段写练江沿岸霞山、将军山诸景,嵌岩峭峙,林木萧疏,溪寒水涸,饶有冬意。后段写新安江对岸晓雾迷濛,烟峦重叠,江中远处两舟齐驶,近处一舟亦扬帆乘风而去,点出“晓江风便”题意。

此图有三个突出的特色:远、静、冷。

不仅表现在境界上,更表现在笔墨中。

一,就境界论,此图具有幽深旷远之美。画的晓江本有幽远之意,笔墨中更透露了另外一种远。昔人评李成、范宽画云:李成画虽近看,亦如远在千里;范宽画虽远看,亦如近在眼前。因为李成画文气,范宽画武气。渐江文秀典雅的画笔,使近景皆有远感,在远的一体中又有咫尺千里的空旷感,十分难得。

二,静寂如万籁无声。所画的晓江幽深旷远本来就是静寂的,没有人世尘俗的喧闹,古代文人画家都喜爱表现这种境界。但大部分画家是用动的笔墨去表达静的境地,和渐江同时的石溪、石涛等人都是如此,他们下笔如写草书,笔痕墨迹有一种运动感。而渐江用沉稳而谨严的笔墨,没有形之外的跃动感,也没有寓之于内的燥气,显得特别的静寂,在静寂中又显示出一种刚正之气和不屈的精神。

动美和静美的比较中,静美更为难到。

三,冷韵逼人。

渐江画的是冬景,当然是冷的。画冬景使人联想到寒冷,这并非难事,但在笔墨之中传达出寒光冷韵,这在古今画家中是罕见的。

渐江用简练的线条、明洁的笔墨、谨严的组织,放射出飕飕的寒韵,使人俗虑尽消。

渐江作品中的远、静、冷,出于他的画笔而源于他的精神。

他“畏见日边人”,远离官场和尘俗的人世,乃是他“远”的根源;他抗清失败后,不降清求仕,不赶取功名利禄,静静地隐于禅,这是他的“静”的根源;生活在异族统治的环境中,恢复既无希望,他的心冷透了。这是他“冷”的根源。

《晓江风便图》卷后有吴羲、程守、许楚、石涛四家长跋。石涛跋云:“笔墨高秀,自云林之后罕传,渐公得之一变,后诸公实学云林,而实是渐公一脉。”

清 渐江 卷 纸本 浅设色 纵28.5厘米 横242厘米 藏安徽省博物馆

上一篇:黄海松石图 下一篇:溪山无尽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