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读易图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书画鉴赏辞典》第860页(923字)
【作品赏析】:
此图反映的是士人读书的情景。
其上自题七律一首云:“树荫压门门不开,落花满地生青苔;古藤散影人语绝,柔橹作声溪艇来;书卷浑忘尘历落,杖藜偏识路迂回;与君共有田居兴,隔着疏篱送酒杯。”诗所涵容的,也正是这件作品的意境、情趣。
构图布局非常简洁,画面上只有两个大的空间层次。
近景绿槐掩映,苍藤低垂,修竹短篱环抱着小园草庐;远景只有淡淡的山影,悄然兀立于清旷寂寥的虚空中。景物氛围,集中烘托草庐中两个读书人潜心经卷、浑然忘俗的超然情绪。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并没有忽略“江村”的特征,在画面的左下方,他用极俭省的笔墨画出浅水一角,含蓄地暗示了江村幽僻、路径迂回的特点,无形之中扩大了画面的容量,恰到好处地强调了“占藤散影人语绝,柔橹作声溪艇来”的诗思意蕴。
在笔墨上,此图也颇具特色,用笔细丽尖新,树叶均用双勾,偃卧舒展,顾盼生情;石用牛毛皴,玲珑秀润,设色淡雅,对比柔和。如果用苍润浑朴求之,未免尚嫌单薄、柔弱,但其空灵澹远之中,却蕴含着一种幽秀雅洁的隽永韵味。
“易”,即为《周易》,分经、传两部分。
经,大约成书于文王之后、战国之前,主要为卜筮之辞;传,乃秦汉儒生借解经所阐发的儒家政治、伦理等理论。东汉后,《周易》一书经、传不分,它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典籍,位居“六经”之首。《江村读易图》的思想倾向,无非是借绘画的形式,反映在野的文士那种寡欲清欢的人生态度和安定闲适的隐情逸趣而已。
。【作者介绍】:钱杜(1764-1844),初名榆,字叔枚,更名杜,字叔美,号松壶、松壶小隐、壶公等。
钱塘(今杭州)人。工诗,善画山水,面目接近文征明,用笔细秀,设色妍雅;也擅长画梅,取法赵孟坚,深得其幽冷疏散之妙。
钱杜家藏丰富,对唐宋元明各家有较深研究。中年后好游历,对自然山水有直接体验。
在理论上强调以古法为圭臬,笔力气魄偏于纤巧、单薄。为人通脱,潇洒拔俗,与泥古不化者不同,清新隽永,自成一格。
着有《松壶画忆》、《松壶画赘》等。
。
清 钱杜 轴 绢本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