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流出峡图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书画鉴赏辞典》第859页(1097字)

【作品赏析】:

此图写唐人“巴国雪消春水来”意,作于嘉庆二十三年戊寅1818),作者时年五十八岁,正是他艺术上成熟期的作品。

画采用鸟瞰式构图:上部远山,白雾氤氲;下接江峡,岗峦起伏,草木葱茏,一道春流撞击着江中错落有致的碎石滚滚东去,水上有行舟顺流而下;江峡两岸,苍松杂树,偃卧斜倚,顾盼生情。整个画面显得温馨静谧而又生气勃勃。

以诗入画、以诗命题,是宋元以来绘画艺术中常见的现象。

《春流出峡图》是一件难得的杰作。

作者在题识中说:“丁丑冬、戊寅春,江南瑞雪普遍,丰年之兆可征,巴蜀之雪更可知矣。因拟唐人‘巴国雪消春水来’句作春流出峡图。

”可见作者不是被动地囿范于现成的诗句作搜索枯肠式的图解,而是从眼前大自然的真实体验中,理解、把握、丰富诗的意蕴,并以绘画这一独特的艺术语言,还原为更加优美生动的视觉形象。在作品中,他准确地抓住了春暖雪消、泥土滋润、草木葱茏这一重要特征,以细笔密皴加上淡墨层层点簇、渲染,强调了山峦的结实浑厚和土质的松软湿润;同时,借助鸟瞰式构图所取的角度,充分地延长了春流在画面的跨度,使银灰色的岗峦与发亮的春流在质感、色彩、虚实、节奏上形成强烈而又和谐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春潮澎湃、生机勃发这一春天的主旋律。

特别是错落点缀的江中碎石,由于其巧妙安排的静态位置与春流的位移形成碰撞、叩击,从而产生了画面微妙的音乐效果。

春流在这里是这样的赏心悦目,它赋予整个画面以活力的生命线。山面江而立,树临流而绿,舟缘水而行,这里的一切生灵,无不浸润、统一于春流浓烈清新的气息和琤琤宛转的律动中。从春流的整体形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永恒活力,以及作者由衷咏赞春天的怡悦心情。

。【作者介绍】:

张崟(1761-1829),字宝崖,号夕庵,丹徒(今江苏镇江)人。

是乾、嘉至道光初年活跃于镇江地区的重要画家。工花卉、竹石、佛像,尤擅山水,特长于画松,当时曾有“张松”之誉。山水初学文征明,后学沈周,对宋元诸家也多所借鉴。

张崟比较重视对自然山水的直接体验,出游每遇赏心处,即留连忘返,经月不归。

他曾说:“吾润画家,家自为法,未尝一宗娄东。”(《戏法黄子久图跋》)所作多取材于镇江的山光水色,喜用点簇,泽润葱茏,富于生机。

风格淡雅工细,既苍深而又秀润。以他为中心,当时曾有“京江画派”之称。

着有《逃禅阁诗集》等。

清 张崟 轴 纸本 设色 纵146厘米 横64.1厘米 藏南京博物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