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利用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五洲传播出版社《中国辞典》第449页(870字)
中国的沿海特别是北方沿海地区淡水供需矛盾突出,是中国最缺水地区之一,缺水形势极为严峻。
同时,中国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有数千个,但大多因缺乏淡水而无法居住和开发。
中国海水利用经过40多年的发展,技术基本成熟,海水利用具备产业化发展的条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海水淡化在反渗透法、蒸馏法(热法)等主流关键技术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00立方米/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工程和5000立方米/日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正在进行万立方米/日级示范,具备产业化的技术条件。
——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已得到推广应用,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已进入万立方米/时级产业化示范阶段,有关指标(如海水利用中碳钢的腐蚀控制指标)居世界先进水平;沿海一些火电厂开始应用海水脱硫。
——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取得积极进展,如海水制盐广泛应用,海水提镁、溴、钾等完成百吨级或千吨级中试。
——火电厂和核电厂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已有一定规模。2003年中国利用海水作冷却水用量达330亿立方米左右,应用最多的行业是电力、石化、化工等,电力企业利用海水作冷却水量约占全国海水作冷却水总量的90%左右。
——中国海水淡化规模逐步增加。目前,已建成运行的海水淡化水产量约为3.1万立方米/日,在建和待建的工程规模为38.1万立方米/日。
——海水淡化成本迅速下降。海水淡化主体设备造价较十年前下降了近一半,吨水成本已经降到5元左右。
——海水制盐中为中国传统的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海盐产量已达到18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