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社会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江苏人民出版社《简明社会主义辞典》第19页(942字)

又称僧侣社会主义,是把基督教禁欲主义涂上一层社会主义的色彩的社会思潮。

流行于19世纪40年代前后的法、英等国。创始人是法国神甫拉梅耐(1782-1854)和天主教徒毕舍(1796-1865)。1829年他们脱离圣西门派,自创新天主教社会主义者学派。翌年拉梅耐创办《前途》杂志,宣扬上帝与自由。

后发表《现代奴隶制》和《为民所用的政治》等着作。刻画了劳苦大众受资产者奴役压迫的惨状,强烈谴责这是不合乎基督教关于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教义的。

认为只要穷人联合起来,以上帝的名义,要求政府实施基督教原则,持之以恒地争取普选权,实现绝对政治平等,人民参政,容许最充分的协作自由,就能不使用暴力而获得解决。他反对公有制,强调私有制。

认为人没有财产也就没有自由。要建立一种“使人人都成为有产者”的制度。攻击共产主义不会带来自由和博爱,而将导致“等级的重建”——统治等级支配着受奴役的人。毕舍在1831年创办《欧罗巴人》杂志,宣扬只要弘扬基督教的平等、博爱、慈善三原则并充分应用于社会组织,通过协作制而不必通过革命,就能在现存社会中孕育出新社会。

1848年,基督教社会主义运动在英国兴起,领导人是英国教会牧师莫里斯(1805-1872)和金斯莱(1819-1875)。他们于1850年出版《基督教社会主义短论集》,宣传“社会主义包含在基督教的教义中,社会主义应是教会的工作,没有基督教的社会主义是没有生命的。”他们还创立了一些劳动协作社,谋求上层人士资助,以摆脱资本主义的经济剥削,实现阶级调和。德国的基督教社会主义是在1848年革命后发生的,后又发展到奥地利和比利时。

基督教社会主义影响甚微。《共产党宣言》指出:“基督教的社会主义,只不过是僧侣用来使贵族的怨愤神圣化的圣水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基督教社会主义在拉美一些国家较有影响,特别是在委内瑞拉比较活跃。成立于1946年的委内瑞拉基督教社会党,宣称自己是代表所有阶级利益的多阶级政党,主张“既反对社会非正义,也反对阶级斗争”,提倡劳资协调,宣扬基督教精神应当和民主精神相结合,主张实行广泛的民主,实现社会主义,消灭贫困,建立一个“既非利己主义的资本主义社会,又非极权主义的共产主义的公有社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