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产品储备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17页(1145字)

在产品处在它从中出来的生产过程和它进入的消费过程之间的间隔时间,形成产品储备,包括生产资料的储备和生活资料的储备。

任何社会都必须有产品储备。“产品储备是一切社会所共有的,即使它不具有商品储备形式这种属于流通过程的产品储备形式,情况也是如此。”(24·163)这是因为生产和再生产的不断进行,要求有一部分生产资料储备起来,以不断供给生产的需要,要求有一部分生活资料储备起来,以不断供给劳动者维持日常生活的需要。同时,为了应付自然灾害的袭击、战争等意外事故的发生,也需要一定的产品储备。

但是,产品的储备量必须适当。储备过少,不能满足再生产和意外事故的需要;储备过多,又会形成物资的积压,造成浪费。

一般说来,产品储备量的大小取决于如下因素:第一,生产的规模和能力。如果生产的规模和能力很大,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产品,那么产品的储备量就可以小一些;反之,储备量就要大。

第二,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如果交通运输发达,一个生产过程的产品能够比较迅速地供给消费者的需要,那么储备量就可以较小;反之,储备量就要大。

第三,信用制度的发展。信用制度越发展,产品储备的相对量就可以越小。

第四,生产周期的长短。生产周期长,产品储备量就要比较多;生产周期短,产品储备量就可以比较少。

储备一般有三种形式:生产基金的形式,个人消费基金的形式和商品储备的形式。

这三种储备形式的绝对量可以同时增加,但是,在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储备的主要形式是有区别的。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商品形式的储备是很小的,作为生活资料的消费基金的储备相对地说是很大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作为生产资本形式的生产资料储备在不断增加。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那种以劳动资料形式一下子全部并入生产过程,并在一个或长或短的时期内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反复执行职能的生产资料(建筑物、机器等等)的量,不断增大,并且这种生产资料的增大,既是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前提,又是它的结果。这种形式的财富不仅绝对增加而且相对增加的事实……,最能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

”(24·159)

不管产品储备的社会形式如何,保管这种储备总是需要费用的。需要有贮存产品的建筑物、容器,还要根据产品的性质,耗费或多或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

储备越是社会地集中,这些费用相对地就越少。保管这种储备所需要的费用,也就是储备费用。

它包括:1.产品总量的数量减少(例如,储存面粉时就是这样);2.质量变坏;3.保管储备所需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

上一篇:差异性 下一篇:《资本论》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