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符号
书籍:《资本论》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马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197页(477字)
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价值符号。
各种不同形式的货币符号是随着货币流通的发展而产生的。不足值的铸币、辅币是货币符号的最初形式,而纸币则是货币符号的完成形式。不足值的铸币和本身无价值的纸币之所以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是因为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只是商品交换中转瞬即逝的媒介形式,买卖双方所关心的只是这种货币符号能否起媒介作用,而不必考虑它本身是否有价值。“因此,在货币不断转手的过程中,单有货币的象征存在就够了。货币的职能存在可以说吞掉了它的物质存在。货币作为商品价格的转瞬即逝的客观反映,只是当作它自己的符号来执行职能,因此也能够由符号来代替。”(23·149)各种货币符号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都需要得到社会的公认。作为货币符号的纸币是靠强制流通来取得这种公认的。
但是,国家的这种强制行动,只在一国的流通领域内才有效,而且也只是在这个领域内,作为货币符号的纸币才能真正执行它的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必须符合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也只有代表这个金属货币量,它才能真正起货币符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