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形成过程
出处:按学科分类—马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275页(2639字)
劳动者创造商品价值的过程,商品生产过程的一个方面。
商品生产过程的另一个方面是劳动过程,即劳动者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过程。“正如商品本身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一样,商品生产过程必定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23·211)
每个商品的价值都是由物化在该商品体中的人的劳动决定的,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要把商品生产过程作为价值形成过程来考察,就必须计算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
假定这个商品是棉纱。
生产棉纱,首先要有原料。
假定棉纱生产者在市场上按照价值用20先令购买了20磅棉花。其次还要有各种劳动资料,以便用来对棉花进行加工。
假定加工20磅棉花所消耗的各种劳动资料,可以用个纱锭来代表,价值4先令。
如果24先令的金额是48个劳动小时或4个工作日的产物,那么可以得出,4个工作日的劳动物化在棉纱中。
在纺纱过程中,棉花和纱锭结合在一起,改变了它们的使用形式,变成了棉纱。棉花改变了它的形状,被消耗的纱锭完全消失了。
但这种情况不会影响到它们的价值。因为20磅棉花的价值20先令(40个劳动小时的产物),加上个纱锭的价值4先令(8个劳动小时的产物),等于16磅棉纱的价值24先令(48个劳动小时的产物)。
这个等式两边的商品,都需要48个劳动小时,价值24先令,它无论体现在20磅棉花和个纱锭中,还是体现在16磅棉纱中,都是一样的。
这种情况,就好象20磅棉花和个纱锭,通过简单的交换而换成等价物16磅棉纱一样。
生产棉花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生产棉纱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的一部分,因为生产棉纱以棉花为原料。生产纱锭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也是生产棉纱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的一部分,因为没有纱绽的磨损,棉花就不能纺成棉纱。
因而这两部分时间都包含在棉纱中。
因此,在考察棉纱的价值,即生产棉纱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时,可以把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开的各种不同的特殊生产过程,即生产棉花和生产所消耗的纱锭量所必须完成的生产过程,以及最后用棉花和纱锭生产棉纱所必须完成的生产过程,看成是同一个生产过程前后相继的不同阶段。
棉纱中包含的全部劳动都是过去的劳动。
至于生产棉花和纱锭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在同一生产过程的前一阶段完成的,而在纺纱过程中直接耗费的劳动是在后一阶段完成的,这种情况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包含在棉花和纱锭中的劳动时间,完全可以看成是在纺纱过程的前期阶段耗费的。因此,生产资料棉花和纱锭表现为24先令的价值,构成产品棉纱价值的组成部分。
棉纱生产者的纺纱劳动加在棉花上的价值部分,构成棉纱价值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对于这种劳动,要从与考察劳动过程时完全不同的角度来考察。
在考察劳动过程时,考察的是把棉花变成棉纱的有目的的劳动。纺纱劳动是一种和其他生产劳动不同的特殊生产劳动。
这种区别,不仅表现在主观方面,而且还表现在客观方面。就是说,纺纱劳动有特殊的目的,有特殊的操作方式,它的生产资料有特殊的性质,它的产品有特殊的使用价值。与此相反,从纺纱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劳动,是价值的源泉来看,它却同植棉者和纱锭制造者体现在棉纱中的生产资料,即棉花和纱锭中的劳动,毫无区别。只是由于这种同一性,植棉、制锭和纺纱,才能成为同一个总价值即棉纱价值的各个部分,各个部分之间只有量的区别。
这种劳动,是抽象人类劳动。
在纺纱的生产过程中,劳动不断由流动的形式转为存在形式,由运动形式转为物质形式,一小时终了时,纺纱运动就表现为一定量的棉纱,于是一小时抽象人类劳动就物化在棉花中。
同劳动本身一样,在这里,棉花、纱锭和棉纱也都与从劳动过程的角度来考察时完全不同了。棉花在这里只是作为一定量劳动的吸收器。
通过这种吸收,棉花变成了棉纱。而棉纱只是作为棉花所吸收的劳动的测量器。
一定量的棉纱只不过代表一定量的物化劳动时间。在这里,劳动是纺纱劳动,原料是棉花,产品是棉纱,都是没有关系的。
棉纱生产者劳动12个小时,即一个工作日,创造出6先令的价值。
结果是:棉纱生产者用20磅棉花和个纱锭,生产出20磅棉纱。20磅棉纱中,物化着:生产20磅棉花所花费的40个劳动小时,生产个纱锭所花费的8个劳动小时,纺纱劳动12个劳动小时,共5个工作日,价值30先令。其中24先令是纺纱过程以前已经存在的价值,6先令是纺纱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现在假定棉纱生产者雇用工人来纺纱,假定工人的劳动力的日价值是3先令,工作日是12个劳动小时。3先令是工人每天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生产这些生活资料需要花费6个劳动小时。工人一个工作日创造出6先令,得到3先令的报酬。
在原来棉纱的价值形成过程中,花费20先令的棉花,4先令的纱锭,以及12小时纺纱劳动,生产出价值30先令的20磅棉纱。
在现在棉纱的价值形成过程中,仍然花费20先令的棉花,4先令的纱锭,以及12小时纺纱劳动,生产出价值30先令的20磅棉纱。两者都是同样的价值形成过程。
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现在棉纱的价值形成过程同原来的相比,又有进一步的规定性:棉纱生产者在雇用工人时用体现着6个劳动小时的3先令就可以获得体现着12个劳动小时的6先令,无偿占有工人的6个劳动小时,即剩余价值3先令。于是,现在棉纱的价值形成过程变成了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形成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的社会方面,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价值增殖过程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的社会方面,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价值增殖过程是价值形成过程的资本主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