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劳动生产力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384页(1854字)

(1)指有用的具体劳动的生产力。

劳动历来是创造物质财富的源泉。恩格斯说:“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20·509)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

劳动生产力分为劳动的自然生产力和劳动的社会生产力。

前者指“受自然制约的劳动生产力”(23·563);后者指由劳动的社会条件所引起的劳动生产力。例如由协作和分工产生的生产力。马克思说:“结合工作日的特殊生产力都是劳动的社会生产力或社会劳动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是由协作本身产生的。

”(23·366)“这里的问题不仅是通过协作提高了个人生产力,而且是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必然是集体力。”(23·362)

(2)指劳动生产率。在《资本论》中的多数场合,劳动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通用。例如,马克思在考察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关系时说:“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凝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小。相反地,劳动生产力越低,生产一种物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多,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大。……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23·53-54)显然,马克思在这里提到的劳动生产力,是指劳动生产率。

又例如,马克思在分析劳动生产力与剩余价值量的关系时,就曾把劳动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互用。

他说:“劳动生产力不提高,劳动力的价值就不能降低,从而剩余价值就不能提高。……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降低劳动力的价值,从而提高剩余价值,相反地,劳动生产率的下降会提高劳动力的价值,降低剩余价值。”(23·569)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的效率,以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或以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计算。

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标志,是加入商品的劳动总量的减少,它表明活劳动和过去劳动的节约。

马克思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正是在于:活劳动的份额减少,过去劳动的份额增加,但结果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总量减少;因而,所减少的活劳动要大于所增加的过去劳动。”(25·290)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23·53)归根到底,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以往任何社会所不及,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生产目的是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因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局限性。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生产目的为了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以致劳动生产率能高速度地持续不断增长。列宁指出,能有更高度的劳动生产率,是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保证。

(3)指生产力或社会生产力。生产力总是指社会生产力。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还常用“劳动生产力”、“劳动的社会生产力”或“社会劳动生产力”以及“劳动的自然生产力”这些概念来说明生产力的社会性质和发展水平。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生产力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

马克思说:“劳动的自然生产力,即劳动在无机界发现的生产力,和劳动的社会生产力一样,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26Ⅲ·122)“同历史地发展起来的社会劳动生产力一样,受自然制约的劳动生产力也表现为合并劳动的资本的生产力。”(23·563)

劳动生产力通常虽是指劳动生产率、社会生产力,但是它们的涵义并不完全相同。社会生产力是表现人们在生产中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它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反映不同的时代。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要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和决定,并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

上一篇:劳动契约 下一篇:《资本论》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