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资产阶级社会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769页(4444字)

资本主义社会。

继封建社会之后,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剥削雇佣劳动的基础上,并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

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

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有了显着的发展,竞争和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也日趋剧烈,终于分化出资本家和雇佣工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是以直接生产者摆脱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同时社会上有相当发展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为前提。而上述条件直到封建社会末期才最终形成。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已往历史发展的结果,是许多次经济变革、一系列陈旧的社会生产形态灭亡的产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自发地成长,进展十分缓慢。到十五世纪末,这种情况已不适应当时由于地理大发现所造成的新的世界市场的贸易需求,从而资本主义更快发展的要求。

于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便运用暴力手段创造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所必需的条件:一方面,剥夺广大小生产者特别是农民,迫使他们成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另一方面,把从农民手里剥夺来的大量土地据为己有,并用种种巧取豪夺的手段把大量货币财富集中到自己手中。这便是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可见,资本主义的成长和发展,决不象资产阶级自己所美化和宣扬的那样,是什么田园式的过程,而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23·783)

欧洲是资本主义的故乡。

在欧洲,还在十四和十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到十六世纪,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已经发展得相当普遍。因而,“资本主义时代是从十六世纪才开始的。”(23·784)不过,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封建主义生产方式,政权还掌握在封建贵族手中。

在西欧,封建社会向资产阶级社会的转变,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完成的。英法等国于十七、十八世纪先后实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终于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十八世纪后半期,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以后又逐渐普及到欧美各国。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机器大工业时期。

从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发展到工场手工业,再发展到机器大工业,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三个阶段。

社会化的大机器生产是资本主义最适当的物质技术基础。资本主义正是依靠机器大工业彻底地战胜了资本主义以前的生产方式,使资产阶级社会最终确立起来。这种机器大工业从来不把某一生产过程的现存形式看作和当作最后的形式,就是说,它的技术基础是革命的,而所有以往的生产方式的技术基础本质上是保守的。

因为这种生产是发达的商品生产,它在竞争规律的支配下,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以至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便无法生存下去。因此,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生产关系不停地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

资产阶级社会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的。资产阶级占有了全部生产资料,而直接生产者——雇佣工人则丧失了任何生产资料。

因此,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在这里采取了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卖给资本家这一前所未有的特殊方式实现的。在这种条件下,生产只能服从于资产阶级的狭隘利益。追逐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因而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生产。资产阶级依靠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积累了大量财富。而雇佣工人以工资的形式所得到的,不过是劳动者用自己的劳动所再生产的劳动力价值的等价。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财富或资本象滚雪球一样在资产阶级方面积累,而失业和贫困在无产阶级方面积累。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无产阶级创造的财富越多,社会劳动生产力越高,所受的剥削越重,处于贫困境地的人数也就越多,这种情况有力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抗性质。

在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生产成为普遍的统治的形式。不仅产品和社会财富普遍地采取了商品的形式,连工人的劳动力也成为商品。由于工人的劳动采取了雇佣劳动的形式,他所生产的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他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从吃的穿的到用的,无一不要以商品的形式从市场上取得。因此,正是从这时候起,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才趋于普遍化。

剥削是阶级社会所共有的现象,不过资产阶级剥削却具有不同于其他剥削形式的特点。尽管奴隶主剥削和封建剥削对剩余劳动的榨取也非常残酷,但由于它们的经济是自然经济,追求的是使用价值,因而这种榨取总或多或少受到他们自身的需要范围的限制,具有一定的限度。

与此不同,资本主义生产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生产,它的直接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是单纯的价值增殖,生产本身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对剩余劳动的榨取是无限制的。以剥削雇佣劳动为特征的资产阶级剥削,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隐蔽性。

劳动力这一商品的自由买卖,即劳动者可以随意更换主人,造成资本和劳动之间是一种平等、自由的关系的假象。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或价格采取工资的形式,便转化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表现为工人的劳动报酬,工人们无偿劳动也象是有偿的,掩盖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资本由于加速周转造成年剩余价值量的增加,被看作是资本加速流通的结果,从而掩盖了可变资本的真实作用。资产阶级剥削的隐蔽性集中表现在它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上。

资产阶级社会就是这样一个拜物教的剥削制度,越是接近资本主义的现实和浮在社会表面的现象,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这一本质关系便越加模糊不清。在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中,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激烈竞争使利润趋于平均化,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产业利润同可变资本的本质联系看不见了,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商业利润表现为把商品价格提高到其价值以上的结果,好象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至于借贷资本的利息,则表现为货币自行增殖的结果,仿佛货币不需要经过生产和流通的中间操作,只要经过一段时间就能使价值增殖,就象桃树本来就会结桃子一样。

在这里,剩余价值的来源被彻底歪曲和神秘化,资本关系的拜物教性质发展到了顶点。

资产阶级社会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它并不是发展生产力的绝对的生产方式。

这是一个充满对抗性矛盾的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是在无法克服的矛盾中取得的。机器代替手工劳动,本来可以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但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却使它成为延长工作日、提高劳动强度从而加强剥削的手段。当机器的价值小于它所代替的劳动力价值时,资本家宁愿使用手工劳动。伴随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形成相对人口过剩,使作为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的工人成为多余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狭隘目的,不可避免地使社会产品的生产条件和实现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之间形成深刻的矛盾。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引起利润率下降的趋势,这又必然形成生产增大和价值增殖的矛盾。

在利润率下降趋势的威胁下,资本家只有较大地扩大生产规模才能保证利润量的绝对增长,这必然使一部分小资本由于丧失正常生产条件而成为多余的,从而在人口过剩的同时出现了资本的过剩,等等。资本主义虽也力图克服上述矛盾,但克服矛盾的手段,又不可避免地同现有资本的增殖这一有限目的发生冲突。上述矛盾发展到尖锐的程度,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因此,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周期的性质,它一般经历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当生产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又陷入另一次危机之中。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暴露出来的种种矛盾,归根到底是资产阶级社会所固有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生产力的基本矛盾的体现。“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23·831)

资产阶级社会使阶级结构趋于简单化,整个社会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此外,也还存在着各种中间阶级,如农民、手工业者和小商人等小资产阶级,他们在经济上处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中间地位。他们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断趋于分化,其中多数人被抛入无产者的队伍。

总的说来,小资产阶级也是一个受资本压迫的阶级。

在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上,产生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和思想体系。

和经济生活中的自由竞争相适应,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是实行议会民主制。资产阶级极力宣扬和美化议会制的民主原则,把它说成是理想的政治制度。实际上,资产阶级及其政权,都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它永远是资本的奴仆。资本主义是建立在工厂制度的基础上的,工厂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缩影,因而雇佣工人在工厂中的实际处境就是他的社会地位的写照。资产阶级在工厂中建立的是“一种兵营式的纪律”(23·464),并且用种种强制的手段来维持这种纪律,所以不管资产阶级说得多么动听,雇佣工人的受奴役的无权地位是无法抹煞的。马克思曾结合工厂制度的特点深刻地揭露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他说:“资产阶级平时十分喜欢分权制,特别是喜欢代议制,但资本在工厂法典中却通过私人立法独断地确立了对工人的专制。”(23·465)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不过是资产阶级专政的遮羞布,资产阶级国家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统治和压迫无产阶级的工具。

资产阶级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形态,它在历史上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它使社会生产力获得迅速发展,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它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的总和还要多。它扩大了社会分工,在巨大的规模上实现了劳动和生产的专业化,显着地提高了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形成,并开拓了世界市场,打破了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闭关自守、墨守陈规的状态,扩大和发展了各民族的经济交往,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

总的说,资本主义使生产高度社会化,科学技术空前发展,为向新的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过渡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不过,资本主义的发展是靠牺牲无产阶级取得的,因而随着资本对雇佣劳动剥削的加强,无产阶级的反抗和革命斗争也日趋高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无法容纳在它内部发展起来的生产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为自己准备了灭亡的条件。

它既为过渡到更高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准备了完备的物质基础,同时也造就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掘墓人——现代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社会必将被更高级的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的历史趋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