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笛福,丹尼尔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839页(1135字)

【生卒】:约1660—1731

【介绍】:

英国着名的作家和政论家,小说《鲁滨逊飘流记》的作者。

笛福早年在一个基督教新教派所办的学校里受教育,后来转向经商。他一面经商一面为一些报刊撰搞,写了许多政论文章,诸如《惩治不从国教者的捷径》(1702年)、《穷人的呼吁》(1698年)等,对贵族资产阶级进行了抨击,反映了中下层资产阶级的利益。1719年笛福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鲁滨逊飘流记》,以文学形式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愿望。此外,他在经济学方面还写有《论公共信贷》(1710年)等着作。

小说《鲁滨逊飘流记》描写了鲁滨逊的冒险故事。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遇险,独自一人漂流到了一个孤岛,在这里他以顽强的毅力和艰苦的劳动改进了自己的生活处境。

他在岛上虽然是一个人从事生产活动,但由于多方面的生产需要,迫使他不得不有计划地分配自己的时间。例如,他在有一天的日记中写道:“今天早晨我开始规定出我的工作时间:……每天早晨,如果不下雨,我就带着枪去跑二三小时,然后一直工作到十一点左右;接着就随便吃点东西;从十二点到两点,我照例要躺下睡一觉,因为岛上天气非常热;然后到了傍晚,继续做工。我要利用今天和明天的全部时间来做我的桌子,因为现在我还是一个技术拙劣的工人。

马克思在分析商品拜物教时引用了上述鲁滨逊的例子。

马克思指出,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在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劳动产品所以采取商品的形式,生产商品的劳动所以采取价值的形式,就是因为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条件下,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表现出来,生产商品的一般人类劳动只有通过价值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

这样,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就表现为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由此也就产生了商品的拜物教形式。商品拜物教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一旦我们逃到其他的生产形式中去,商品世界的全部神秘性,在商品生产的基础上笼罩着劳动产品的一切魔法妖术,就立刻消失了。”(23·93)在这里,马克思对上述鲁滨逊的例子从经济学意义上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在鲁滨逊式的经济中,虽然鲁滨逊由于生活的多方面需要而必须分配劳动时间于不同的方面,价值的一切本质上的规定实际上都包含在这里了,然而却不需要通过商品价值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里生产者同他所生产的各种物品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简单明了的。

因为在这种经济中,劳动时间是有计划地进行分配的,不存在自发的分工,没有生产物统治生产者的现象,因此,上述商品拜物教形式也就不复存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