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莎士比亚,威廉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948页(1689字)

【生卒】:1564—1616

【介绍】: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人。

生于英国华列克郡斯特拉福镇的一个经营毛、皮革和谷物的商人家庭,其父一度出任过当地的参议员和市长。莎士比亚少年时期,在当地文法学校专攻古代语文,因家庭破产而辍学。

约二十岁时去伦敦谋生,最初在剧院里作杂役。

1590年开始从事戏剧活动,接受了先进文化思想的影响,确立了人文主义世界观,奠定了他的戏剧创作的思想基础。

他当过演员、导演、剧团股东,主要活动是编写剧本。他的戏剧活动的最大特点,是始终同社会下层人物(如学徒、工匠、水手、城郊农夫、仆人、穷大学生等)保持着密切联系,从中吸取艺术养料。

因此,马克思认为他是人类哺育出来的最伟大的天才之一,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戏剧中取得光辉成就的杰出代表。1613年前后,莎士比亚结束了戏剧创作生涯,回到故乡,三年后逝世。

莎士比亚在二十几年中,写出了(现存的)37部剧作、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主要剧作有历史剧《查理三世》(1592年)、《亨利四世》(1597-1598年)等,喜剧《仲夏夜之梦》(1594年)、《威尼斯商人》(1596年)、《无事烦恼》(1600年)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年)、《汉姆雷特》(1601年)、《奥赛罗》(1604年)、《李尔王》(1606年)、《雅典的泰门》(1607年)等;两首长诗是:《维纳斯与安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

他死后第七年即1623年,他的戏剧界朋友搜集他的遗作,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戏剧集《第一对折本》,同时代的着名戏剧家本·琼孙为该书题辞,称他是“时代的灵魂”,“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曾多次引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物对话或故事来阐明自己的论点。

在阐释商品的价值对象性的特点时,马克思曾引用《亨利四世》上篇中一个酒店的女店主快嘴桂嫂的故事作比喻。她同一个人吵架时,被骂作一只“水獭”,“既不是,又不是肉,是一件不可捉摸的东西”。

她反驳说:“你太冤枉人啦!谁都知道我是一个老老实实的女人,从来不会藏头盖脸的……!”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对象性不同于快嘴桂嫂……在商品体的价值对象性中连一个自然物质原子也没有。因此,每一个商品不管你怎样颠来倒去,它作为价值物总是不可捉摸的。”(23·61)。在分析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时,引用了莎士比亚剧本《无事烦恼》中的两个巡丁道勃雷和西可尔的对话,来揭露庸俗经济学家歪曲事实的特性。

道勃雷说:“一个人长得漂亮是环境造成的,会写字念书才是天生的本领。”(见23·101)但是,事实却恰恰和他所说的相反。

人的美丑是天生的,会写字念书才是后天环境造成的。庸俗经济学家认为,“价值(交换价值)是物的属性,财富(使用价值)是人的属性”,这和道勃雷一样,完全颠倒了事实。

事实是:使用价值是物的属性,而交换价值是人们的社会关系,即人的属性。在研究货币时,马克思引用了莎士比亚剧本《雅典的泰门》中主人公泰门的一段独白,来说明货币的本质。

泰门是一个破产的贵族富豪。他隐居森林,偶然发现一个藏金窖,感叹地说:“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见23·152)马克思认为,莎士比亚中肯地描绘了货币拜物教,并且诙谐地说:“货币作为激进的平均主义者把一切差别都消灭了”(23·152)。在论工作日的一章里,马克思引用莎士比亚剧本《威尼斯商人》中一个犹太富翁夏洛克,在法庭上坚持要根据契约,从他的债务人安东尼奥胸部割下一磅肉时所说的话:“对了,他的胸部,契约上是这么说的!”“我的行为没有越轨,我要求我的权利!那就是我的契约上规定的罚金和抵押品!”(见23·318-319)。

马克思揭露了资本家象夏洛克要按契约割债务人的肉一样,固执着1844年工厂法的条文,残酷地榨取工人的血和肉。

上一篇:色诺芬 下一篇:《资本论》辞典目录
分享到: